第1140章 李朝的困窘_奪宋:水滸也稱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40章 李朝的困窘(1 / 1)

本朝有一個慣例,每逢戰事大勝必然大肆宣揚,從而鼓舞民心,但唯獨東征日本戰事是個例外。

東征軍以朝廷兩大水師參與,征調了萬餘內地都督府兵馬,主要以朝鮮兵為主力。不過朝鮮兵的軍紀非常差,劉錡到了日本後,第一次吉敷川之戰後,朝鮮兵在周防國燒殺搶掠,於是劉錡連忙上書請罪,樞密院隻是下達了一封言辭嚴厲的訓斥令,便再也沒有了下文。

劉錡是曾經跟隨王倫的侍從武官,於是折彥質也一下子醒悟了,原來如此啊!

東征軍兩部陸軍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大戰結束後,領兵將領們就紛紛上表請罪,表示朝鮮兵軍紀太差、我們的才能不足,導致兵士騷擾倭人民間,請求朝廷治罪,並給時間整治軍紀。

而朝廷每次的應對都是如出一轍,遣使者嚴厲訓斥,但就是沒有任何懲罰。

因為東征日本,朝廷定下的倭兵懸賞,是以牛羊而非金錢支付的,換算下來的話,一顆人頭的賞金並不高,反而不如一個倭人奴隸的價格。

聰明人就看出來了,這是朝廷希望朝鮮兵放縱一下,搶劫一下,從而彌補一些,這樣朝廷的軍費支出也會少一些。

若是放在其他地方,如此敗壞軍紀肯定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情,但朝鮮兵不屬於朝廷禁軍,在名義上仍舊屬於民兵,與義勇水師的性質其實是一樣的。

所以朝鮮民間做的惡事,關漢軍何乾?這就是朝廷內部的統一宣傳口徑,總之黑鍋交給朝鮮人背一下,而這也不是朝廷不將朝鮮視為中原的一部分,畢竟這不是剛剛內附的嘛。

故而在倭人看來,漢軍就跟人格分裂一樣,隻要是不投降的倭國地區,那麼朝鮮兵就非常凶殘,什麼都搶,簡直是無惡不作;一旦倭人投降,那麼漢軍總能夠迅速維持紀律,變成了王師模樣。

朝鮮兵這麼聽話,是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搶劫,而且朝廷還會從倭人奴隸的買賣中給他們部分分潤,畢竟是王師天兵,他們不敢不聽話的。

連續數年的戰爭,倭國已經出現了饑荒,劉錡防線以東的倭人百姓紛紛逃難,大量土地被廢棄,朝廷則不斷將朝鮮百姓運送而來,就地屯墾。

這種糧食缺乏的饑荒同樣蔓延到了已經被漢軍占領的地區,於是大量民間商隊滿載著東南的糧食售賣了起來,許多投靠漢軍的倭人貴族們,前手剛剛獲得一些販賣倭人奴隸的金錢,後手就交出去,換成了糧食以及中原運來的各種商品。

總之,東征軍在日本諸島乾的事情,若是宣揚出去,有損朝廷顏麵,所以朝廷從不大肆宣傳。

而沿海諸行省的府縣百姓們,則是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戰爭帶來的紅利,吃下了很大一塊蛋糕。

所以朝鮮行省以及沿海諸行省的百姓們,巴不得對日本戰事永遠不結束,但是在朝廷的規劃中,這場戰事不會持續太久了。

因為向日本已經被占領地區的移民,大致上到了某個瓶頸一般的上限,朝廷對各地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各戶百姓的中男、贅婿、刑徒人等,說白了就是一群沒有家產繼承權的人,也隻有這些人最有動力向外遷徙。

但是朝廷內部可以遷徙的地區實在太多了,漠南、東北、隴右、北庭、廣西、雲南,總好過漂洋過海去日本吧。

而王倫也不願意遷徙到日本的朝鮮人太多,這不利於朝廷對日本將來的有效統治,所以東征軍的戰事並不頻繁,基本上是打一仗朝廷就遷徙一些民眾尾隨到來。

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又到了入冬時節,洪武十六年馬上過去,洪武十七年的春節即將到來。

出使李朝的汪藻,從升龍城返回京師時,身後跟著的,除了李朝的元旦賀使之外,還有渤泥、占婆等東南諸小國的使者們。

為了護送這些人,南海水師都督李俊特意調了二十艘海船一路護送到了寧波府。

華夏的宗藩朝貢體係之下,藩屬國派出使者前來中原是相當頻繁的,比如高麗王國重新與新漢確立了宗藩關係後,一年派出了近二十次的使者團,幾乎半個月就要往中原跑一趟。

這種朝貢並不是許多人認為的、藩屬國送點兒土特產,中原王朝就回賜超過土特產價值數倍的禮物,乾得並非是賠本買賣。

哪怕趙佶這樣愛麵子、好虛飾的皇帝,也不至於乾這種事情。

實際上的使者們,絕大多數是為了從中原購置商品,是一種政治禮儀下的貿易行為。

故而王倫上台之後,隻定了一條規定:藩屬國送來的禮物進行估價,朝廷回贈同等價值的物品,並且給予藩屬國使者團5的稅務優惠。

簡而言之,誰都彆吃虧,誰都彆占便宜,考慮到藩屬國使者團們都是千裡迢迢前來的,那麼就準許他們在東京城市場購買貨物,也算是幫助中原對這些藩屬國進行商品傾銷了。

故而洪武十六年,朝貢最積極的就屬大越李朝,畢竟大理國突然內附,下一個會不會是他們?朝廷是否有意收回交趾故地?

這一次汪藻入李朝為使,便有了幾分漢使的模樣,杜英武以外戚當權,李朝內的許多世家官僚自然是心存不滿的,汪藻便大搖大擺地接見這些杜英武的政敵,一點兒都不藏著掖著。

他在升龍城時表現得相當活躍,就差把“搞事情”這幾個字寫在臉上了,但杜英武隻能忍氣吞聲,不忍不行啊,如今的雲南行省大軍雲集,有五六萬漢軍分駐各地,汪藻若是出了事,豈不是將中原出兵的借口送到跟前了?

汪藻便提出了許多過分的要求,比如李朝不得使用“大越”二字,因為“越地”是個非常寬泛的地理概念,也包括了兩廣地區。

又比如要求李朝放開邊境,雙方降低商稅,實現互惠互利;要求李朝協助朝廷在雲南行省邊境修繕道路,同時再租借給朝廷一處港口。

杜英武不敢答應,放棄“大越”就意味著放棄了對兩廣地區的奢望;降低關稅就意味著中原商品在李朝內部形成傾銷;若是再租借一處港口,與其說租借,不如說是割讓。

但他又不敢反對,隻能派出使者,嘗試在中原天子麵前哭訴一番,試著談判一番。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國開局覺醒無雙神力我亂世殺神 大唐極品傻王 神豪從逆襲人生開始 堪破三千世相 諜戰:我拒絕彆人就爆獎勵 馬超重生大宋朝 男穿女:純爺們後宮殺到頭皮發麻 庶民崛起 我一個考古的,怎麼就權傾朝野了? 王淩在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