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洋揮師進攻長沙之際,胡有財亦領命率部直撲江西嶽陽。
時維季夏,驕陽似火,嶽陽城外的曠野在烈日的炙烤下仿佛一片滾燙的金盤,熱氣蒸騰,扭曲了視線中的一切。
遠處的嶽陽城高牆厚,清軍在此屯有重兵,妄圖憑借堅固的城防和人數優勢抵禦明軍的進擊。據戰前偵察,清軍在嶽陽城外屯兵約兩萬餘人,營寨星羅棋布,綿延數裡。
胡有財深知此役艱難,然其麾下的綠水書院將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且士氣高昂。
大軍行至嶽陽城外,胡有財立馬登高眺望,見嶽陽城四周地勢開闊,清軍在城外設有多處營寨,彼此呼應,形成一道看似嚴密的防線。
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在酷熱的風中衣袂獵獵作響,冷靜地審視著戰場態勢,腦海中迅速構思著破敵之策。
胡有財沉思片刻,心中已有定計。他召集眾將,沉穩下令:“先以火炮猛轟清軍城外營寨,打亂其部署,而後派遣輕騎從側翼迂回,截斷其相互支援之路,再以主力步兵穩步推進,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其聲音堅定而洪亮,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自信。
眾將齊聲領命,隨即展開行動。綠水書院的炮兵迅速推來五十門火炮,這些火炮在陽光下閃耀著冰冷的金屬光澤。
隨著一聲令下,火炮齊聲怒吼,在第一輪齊射中,便發射出了兩百餘發炮彈,炮彈如雨點般砸向清軍營寨。
刹那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清軍的營寨被炸得七零八落,經戰後統計,此輪炮擊直接摧毀了清軍近十座營寨,炸死炸傷清軍約一千五百餘人,士兵們慘叫著四處奔逃。
此時,戰場上彌漫著刺鼻的火藥味,被炸起的塵土與硝煙混合,遮蔽了天空,陽光隻能艱難地透過縫隙灑下幾縷昏黃的光線。
此時,從南洋運來的大量南方矮馬組建而成的騎兵隊早已在陣後蓄勢待發。這些矮馬雖身形矮小,但耐力極強,適合長途奔襲與靈活穿插。
“騎兵隊,出發!”胡有財一聲大喝,五百輕騎如離弦之箭,從側翼疾馳而出。他們馬速極快,馬蹄揚起滾滾塵土。
胡有財站在高坡之上,目光緊緊追隨騎兵的身影,手中令旗揮舞,精準地指示著騎兵的穿插路線。清軍忙於應對火炮攻擊,尚未回過神來,側翼已遭突襲。
騎兵們揮舞著馬刀,寒光閃爍,在短短一刻鐘內,騎兵隊縱橫馳騁於清軍防線,斬首清軍近五百級,成功地將清軍的各個營寨分割開來,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南方矮馬在這複雜的戰場上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它們身形靈活,能夠在狹窄的小道和清軍營寨間的間隙中自如穿梭。
騎手們熟練地駕馭著馬匹,時而俯身躲避流矢,時而側身揮刀殺敵。馬背上的他們如同一股股旋風,席卷著清軍的防線。
緊接著,步兵主力邁著整齊而堅定的步伐向前推進。其中,采用三三製戰術的步兵小組配合默契,儘顯對清兵的一邊倒戰鬥優勢。
在城東北的一處清軍營寨前,戰鬥尤為激烈。這裡的清軍妄圖憑借營寨前的拒馬和壕溝負隅頑抗。綠水書院的步兵推進至此,清軍的弓箭手率先發難,箭矢如飛蝗般射來。
但步兵們迅速將盾牌靠攏,箭矢紛紛被彈開。
“準備手榴彈!”小隊長喊道。
士兵們紛紛取出手榴彈,拉掉引線,用力擲出。
此次戰鬥共投擲手榴彈三百餘枚,手榴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落入清軍陣中。“轟!轟!”連續的爆炸將清軍的拒馬炸飛,壕溝也被填平,清軍被炸得血肉模糊。
經估算,此輪手榴彈攻擊致使清軍傷亡八百餘人。“衝啊!”步兵們呐喊著越過障礙。
此時,步兵們以三三製小組散開,迅速向前推進。三個士兵組成一個小組,彼此之間距離適中,既可以相互支援,又能避免被清軍集中火力攻擊。
一個小組在前衝鋒時,另外兩個小組在側後方提供火力掩護和支援。前排的士兵利用地形,時而臥倒射擊,時而半蹲前進,他們手中的半自動步槍噴吐著火舌。
在這一區域的戰鬥中,步兵們共發射子彈約五萬發,清軍在近距離的火力打擊下紛紛倒下,死亡人數超過兩千五百人。
胡有財在後方密切關注著步兵的推進,見一處小組遭遇清軍的頑強抵抗,他當機立斷,抽調附近的一個火力小組迅速支援,同時指揮炮兵對清軍的火力點進行定點清除,炮彈精準地落在清軍陣中,為步兵開辟出了一條通路。
當遇到清軍的小規模反擊時,小組之間迅速交替掩護,火力不間斷。
比如,左側小組火力全開壓製清軍,中間小組趁機向前躍進一段距離,然後右側小組接替左側小組繼續射擊,如此循環往複,穩步推進。清軍從未見過如此靈活且高效的戰術,一時間陣腳大亂。
城南的戰場上,清軍組織了一次瘋狂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