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追殲:鐵騎破途挽狂瀾
朱大超與王朝毅站在營帳之前,麵色凝重地望著南昌城的方向。
耿繼茂的逃竄意圖昭然若揭,若讓他成功與九江的清軍會合,後續必將引發更多戰火,徒增傷亡與變數。
朱大超率先打破沉默,目光堅定地說道:“此次耿繼茂一心逃亡,其部雖有慌亂,但兵力仍不可小覷。常規追擊恐難奏效,我等必須另辟蹊徑。”
王朝毅微微點頭,眉頭緊鎖,陷入沉思後應道:“朱指揮長所言極是。我觀我軍戰馬雖多為南方矮馬,然耐力頗佳,若集中部隊所有戰馬,令將士一人雙騎,或可實現長途奔襲,打他個措手不及。”
朱大超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沉聲道:“此計甚好,但需妥善安排。雙騎雖能加快速度,可對將士體能亦是極大考驗,且馬匹調度、裝備攜帶皆需精細謀劃。”
王朝毅略一思索,接話道:“可挑選精銳騎兵,先行集中訓練雙騎之術,熟悉在不同路況下的駕馭。裝備方麵,除了必備的乾糧與水囊,著重配備我軍的精良火器,如半自動步槍。”
綠水書院裝備的半自動步槍,其槍身采用精鐵打造,槍托由堅固的胡桃木製成,紋理清晰,握感舒適,不僅便於士兵穩定持槍射擊,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槍膛內部構造精密,能確保子彈發射時的準確性與強大威力,有效射程可達數百米。
手榴彈的彈體呈橢圓形,外殼為鑄鐵材質,表麵有著均勻的紋理,增加了摩擦力以便士兵握持。引信部分被巧妙地設計在頂部,采用特殊的防潮材料包裹,以防受潮或損壞,一旦拉響,能在數秒內爆炸,產生強大的衝擊力與殺傷力。
迫擊炮則是由厚重的鋼製炮管構成,炮管上刻有精確的刻度,便於調整發射角度。炮架堅固穩定,可靈活調整方向與高度,拆卸和組裝便捷,能適應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
其發射的炮彈呈流線型,彈頭尖銳,內部裝填高爆炸藥,爆炸時能對敵方造成大麵積的殺傷。
乾糧被精心打包成輕便的行囊,水囊則是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牛皮製成,質地堅韌,不易破損,裝滿清澈的泉水,掛在馬側隨時備用。
朱大超雙手背於身後,來回踱步片刻後,果斷下令:“就依此策行事。你速去挑選人員,組織訓練,我來統籌馬匹與物資調配。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準備,即刻出征。”
當下,二人迅速行動起來。王朝毅在軍中精挑細選,將那些騎術精湛、作戰勇猛且意誌堅定的騎兵召集一處。在營地的空曠場地,騎兵們開始了緊張的雙騎訓練。
起初,馬匹之間的配合略顯生疏,不時出現相互牽絆或步伐錯亂的情況。但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們沒有絲毫氣餒,他們耐心地安撫著馬匹,一遍又一遍地調整韁繩的長度與力度,逐漸摸索出了雙馬協同的節奏。他們或同時輕拍馬頸,或分彆用雙腿輕夾馬腹,讓兩匹馬能夠如同一整體般奔騰。
與此同時,朱大超積極統籌戰馬資源。他親自視察馬廄,將各部隊的戰馬集中起來,仔細挑選出狀態最佳、耐力最強的馬匹分配給奔襲部隊。
對於裝備物資,他更是一絲不苟。安排專人檢查每一支半自動步槍的性能,確保彈藥充足且無故障;手榴彈的引線被仔細檢查,以防受潮或損壞;迫擊炮被拆卸又重新組裝,調試到最佳發射狀態。
乾糧被精心打包成輕便的行囊,水囊則裝滿清澈的泉水,掛在馬側隨時備用。
一切準備就緒後,騎兵們裝備好全軍的半自動步槍,將手榴彈和迫擊炮仔細捆綁在馬背上,在夜色的掩護下,如黑色的閃電般疾馳而出。
王朝毅一馬當先,率領著騎兵部隊踏上了這充滿未知與艱險的長途奔襲之路。
南方矮馬雖耐力出眾,但連續的高強度奔行對它們仍是巨大的考驗。
起初,道路尚算平坦,騎兵們保持著較快的速度,馬蹄聲在寂靜的夜晚中回蕩,如密集的鼓點。
然而,隨著行程的推進,他們進入了一片丘陵地帶。道路變得崎嶇不平,坑窪與石塊隨處可見,馬匹的步伐開始變得顛簸,騎兵們不得不緊緊拉住韁繩,以防被甩落。
但他們沒有絲毫停歇的意思,不斷調整著坐姿,以適應地形的變化,口中還不時發出輕聲的吆喝,鼓勵著胯下的矮馬繼續前行。
行至一條寬闊的河流前,眾人不禁眉頭緊皺。河水湍急,水麵在月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澤,顯然無法直接涉水而過。
王朝毅迅速下令尋找渡河之策。士兵們分散開來,四處探查,終於發現了一處水流稍緩且河床相對較淺的區域。
他們齊心協力,砍伐樹木,搭建簡易的木筏,將馬匹和裝備分批運送到對岸。
過程中,有幾匹矮馬因受驚而險些落水,但在騎手們的安撫與牽引下,最終安全渡河。
經過一夜的艱難跋涉,天色漸亮,他們已經深入敵軍腹地。
此時,前方突然出現了一支清軍騎兵部隊,顯然是耿繼茂派出的阻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