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清軍騎兵,開火!”梁二釗一聲令下,工作隊隊員們端起步槍,黑洞洞的槍口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仿佛是死神的眼睛。
隨著一陣清脆的槍聲響起,步槍子彈如雨點般射向清軍騎兵。
子彈呼嘯著穿過夜空,精準地擊中目標,清軍騎兵們萬萬沒想到會遭遇如此猛烈的遠程攻擊,他們的戰馬受驚,嘶鳴不已。
不少騎兵被擊中,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有的被擊中頭部,當場斃命,腦漿濺灑在地上;有的被擊中腿部,慘叫著摔落,在地上痛苦地掙紮。原本緊密的包圍圈瞬間出現了缺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梁二釗一邊冷靜地指揮射擊,一邊大聲呼喊:“那嵩兄,往這邊突圍!”那嵩聽到梁二釗的呼喊,精神大振,揮舞著長刀,朝著梁二釗的方向殺去。
在步槍火力的掩護下,那嵩率領著剩餘的親衛奮力突圍。
梁二釗則帶領工作隊不斷調整射擊角度,壓製著清軍的反擊。
他們的步槍射擊精準,每一顆子彈都帶走一名清軍的生命或者讓一匹戰馬倒下,清軍的進攻勢頭被有效遏製。
一名工作隊隊員單膝跪地,冷靜地瞄準,一槍擊斃了一名正在衝向那嵩的清軍騎兵,那騎兵連人帶馬轟然倒下,揚起一片塵土。
然而,清軍畢竟人多,且很快意識到這股遠程火力的威脅,開始組織部分兵力朝著工作隊所在位置迂回包抄。
梁二釗見狀,果斷命令一部分隊員留下繼續掩護,自己則帶著幾名身手矯健的隊員,迂回到清軍的側翼,利用步槍的射程優勢,再次發動突然襲擊。
他們在黑暗中悄然潛行,如鬼魅般接近清軍側翼,然後突然開火,打得清軍措手不及。
這一下,清軍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既要應對那嵩的突圍,又要防備梁二釗工作隊的側擊。
在混亂與慌亂之中,清軍的指揮出現了失誤,隊伍開始出現混亂。
清軍將領大聲呼喊著命令,但士兵們在槍林彈雨和兩麵夾擊下,已亂作一團,像沒頭的蒼蠅般四處亂竄。
那嵩抓住這一絕佳時機,成功衝破了清軍的包圍圈,與梁二釗會合。
二人相視一笑,那是一種生死與共後的默契與欣慰,仿佛在這一瞬間,他們的心靈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此時,營地中的土兵們也紛紛重整旗鼓,在梁二釗工作隊的支援下,對清軍展開了全麵的反擊。
清軍見勢不妙,不敢戀戰,隻能灰溜溜地撤退。
土兵們揮舞著武器,呐喊著衝向清軍,將清軍趕出了營地,那勝利的歡呼聲在夜空中回蕩,驅散了之前的陰霾。
經此一役,梁二釗與那嵩的情誼更加深厚,他們在戰後的營帳中,又一次秉燭夜談。
那嵩看著梁二釗,欽佩地說道:“梁兄弟,你今日帶來的這火器,當真是厲害無比,我從未見過如此犀利之物,此乃破敵之神器啊。兄台是從何處習得這等製器之法?”
梁二釗微微一笑,謙遜道:“那嵩兄過獎了。這手榴彈乃是我綠水書院諸多賢才苦心鑽研多年而成。我曾遊曆四方,見過西洋人的火器,雖有其精妙之處,但也有不足。我等便取其長,補己短,又結合我華夏匠人的巧思,方有此成果。”
“吾等院長李奇,高瞻遠矚,他深知若要對抗清軍,需有非凡之利器。於是他親自帶領眾學子,日夜鑽研,從火藥的配方到彈體的構造,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推敲。曆經無數次失敗,終得此手榴彈。此乃院長之智慧,亦是書院眾人之榮耀。”
那嵩好奇地問:“西洋火器?梁兄弟竟還去過西洋之地?快與我講講那是何種模樣。”
梁二釗點頭道:“我雖未親至西洋,但與諸多西洋傳教士、商人有過交往。西洋之地,與我華夏大不相同。其建築多為石質,高大而堅固,有宏偉之教堂,尖頂直插雲霄,仿佛要與天公試比高。”
“他們的火器,如鳥銃,射程較遠,然裝填緩慢,且精準度不及我書院所製步槍。我等將西洋火器之理念與我華夏傳統工藝相結合,融入書院的智慧與匠心,方能製造出如手榴彈這般令清軍膽寒的武器。”
喜歡南明崛起請大家收藏:()南明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