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咱們當時找不到更適合的人選呢?
“還有遊戲幣的那個漏洞呢?”
劉可韋沒有表態,而是問起了另一個問題。
車光龍沒說的那些話,其實他自己也心裡有數,這部分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他和車光龍兩人商量著決定的——段杉杉與技術這邊交集少,本來就幫不上什麼忙,而且他一般也懶得管文案之外的事。
與不明就裡的段杉杉不同,他自然理解車光龍無可奈何的苦衷。
車光龍緩緩點頭,語焉不詳地說“也找到了,差不多類似的情況。”
“都處理好了?”劉可韋追問。
“嗯,這兩塊應該是沒問題了……不過……”
車光龍嚅囁著,欲言又止。
“想說什麼你就說唄,這兒現在又沒外人。再說,現在您可是製作人啊,親!”劉可韋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
車兒你這態度,擺明了是自己有什麼想法可能和我有出入,顧忌著我的存在所以不好直接說出來的樣子。
你至於嗎?不說現在工作室的製作人可是你自己,就說衝著咱哥仨的交情好了,還能有什麼不可以說的?
車光龍被劉可韋說中了心事,老臉一紅地低下頭去,這才開了口“雖然這兩個漏洞我已經找到並作出相應處理了,可是,我沒法保證咱們的遊戲裡不存在更多類似的漏洞……”
“也沒人要你做這樣的保證吧?”劉可韋納悶地問道,“咱國內的創業型遊戲研發團隊不都是這樣乾的嗎?碰到問題再解決問題,沒碰到問題就不管它……”
所謂創業型研發團隊。簡而言之,就是類似於聖杯工作室和三人行工作室這樣,手頭沒有已經上線運營能帶來源源不斷利潤來支撐研發的遊戲,完全依賴投資方單方麵砸錢來維持團隊運作。
換句話說。就是(暫時性)隻會花錢卻還沒有賺錢的能力的研發團隊。
與大公司裡正規研發團隊的最大區彆就是——為了控製成本,保證在遊戲上線前不因為資金問題導致解散,創業型團隊把人員配置降到了隻滿足“能做出遊戲”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標準。
一切都圍繞著“怎麼最快最省地把遊戲做出來”這個目的而運行,所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就成了這些創業型團隊的慣例。
劉可韋就職過的公司。基本都是這種創業型團隊,所以把這種不得已的做法當做理所當然的事情。
“如果沒人盯著咱們的遊戲,這樣做問題不大。可是現在看情況,似乎有人在試圖針對咱們遊戲下絆子,咱們再帶著可能存在一堆隱患的遊戲版本進入公測的話——到時候再被彆人用類似的手段找到其他漏洞,咱可就麻煩了啊!”
車光龍的口氣,聽起來憂心忡忡。
聽他這樣說,劉可韋蹙眉不語,若有所思。倒是因為經驗不足而缺乏概念的段杉杉茫然開口問道“有什麼好麻煩的?”
“首先,我到時候不一定能馬上找到漏洞並加以解決——就像這次。我停下手頭彆的工作集中精力去處理,也花了好幾天時間;再說,進入公測的遊戲版本還頻頻爆出問題,對玩家對運營商,我們都很難交待過去。”
“那你不能在公測開始前,先徹底查一遍咱們遊戲到底有哪些地方還會出問題,再把這些問題都給解決了?”
段杉杉天真無邪的反問,讓車光龍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以為我是神哪?不說我手頭還有其他的事情要處理,單是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我一個人就根本不可能忙得過來——之前其實就相當於有人幫我們找出了問題。至少給出了存在的漏洞的方向是‘五色石’和‘遊戲幣’,就這樣我都還要花好幾天才能處理。要是現在全塞給我一個人來弄,除非咱遊戲明年後年才開始公測,否則肯定不趕趟!”
劉可韋理都沒理瞎起哄的段杉杉。轉頭對車光龍問道“車兒,你的意思……難道是打算在工作室裡,成立個qa部(定義和作用參見第63章,此處不贅述)?”
納克森有專門的qa部門,總部旗下所有工作室都能把自己的項目放到那邊去測試,不過需要申請批準和排期。
因為研發團隊血統以及趙常務本人各方麵因素的作用。《六道劫》申請qa部配合工作時,經常會受到冷遇。
再說,與其他工作室的項目完全屬於納克森集團的情況不同,三人行工作室可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是屬於這三個家夥的。先不提既不明白相關厲害關係,也不懂技術的段杉杉,要劉可韋和車光龍把《六道劫》一些技術核心的東西完整地向納克森集團的qa部去敞開,他倆也不可能答應。
甚至趙常務都不會讓他們這麼做。
防人之心不可無嘛,再說趙常務在納克森內部又不是沒有敵人。
s這是今天的“本更”。
寫到這裡可以解釋下本卷卷名的涵意了
1,彌補《六道劫》遊戲存在的漏洞;
2,完善健全三人行工作室的部門配置;
3,劉可韋自我審視,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的心路曆程;
……
這就是卷名為《補闕》的緣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