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從曾子臨終箴言悟君子修身_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 > 第194章 從曾子臨終箴言悟君子修身

第194章 從曾子臨終箴言悟君子修身(2 / 2)

1.“出辭氣”的核心要求:文明與得體

“出辭氣”包含“措辭”與“語氣”兩個方麵:“措辭”要求言語文雅規範,避免使用粗鄙、低俗的詞彙;“語氣”要求語調平和適中,避免使用生硬、傲慢的語氣。在曾子看來,文明的措辭與得體的語氣,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道德修養的展現。

春秋時期的君子,對言語表達有著嚴格的要求。《禮記?曲禮上》繁瑣的禮儀規範,本質上是通過言語與行為的約束,培養君子的文明素養。例如,“入國不馳,入裡必式”要求君子在進入都城與鄉裡時,放緩車速、神情莊重,這種言語與行為的配合,展現的是對他人與地方的尊重;“臨喪不笑”“當食不歎”則要求君子在特定場合控製自己的言語與神情,避免因不當表達引發他人不適。曾子一生嚴格遵循這些規範,在言語表達上始終做到文明得體,從未因情緒或場合疏忽而使用粗鄙、悖理的言辭。

2.“出辭氣”與“遠鄙倍”的深層關聯

“出辭氣”之所以能“遠鄙倍”,核心在於文明得體的言語表達,能夠約束內心的粗鄙與悖理想法,同時傳遞對他人的尊重,避免引發人際衝突。在曾子看來,言語是內心的外在投射——內心粗鄙的人,必然會使用低俗的言辭;內心悖理的人,必然會發表違背道德的言論。反之,通過“出辭氣”的實踐,用文明的措辭與得體的語氣約束言語,能夠反過來淨化內心,培養尊重他人、堅守道德的品德。

例如,一個人若在與人爭論時,始終保持平和的語氣、使用文明的詞彙,即使觀點不同,也不會引發激烈衝突,這種“出辭氣”的實踐,會讓他逐漸學會克製內心的衝動與粗鄙想法,培養理性溝通的習慣;而理性溝通又會進一步強化內心的文明素養,形成“文明言辭—理性溝通—內心淨化”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遠鄙倍”的修身目標。

3.當代視角下的“出辭氣”:文明交流的時代價值

在當今社會,“出辭氣”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隨著網絡交流的普及,言語表達的隨意性增強,粗鄙、悖理的言論如網絡暴力、惡意攻擊)屢見不鮮,嚴重破壞了網絡環境與社會和諧。踐行“出辭氣”的精神,要求我們在網絡與現實交流中,都做到文明表達:在網絡上,不發表攻擊性言論、不傳播低俗信息,用理性與文明的言辭參與討論;在現實中,與他人溝通時保持平和語氣、使用禮貌詞彙,避免因言語不當引發矛盾。隻有每個人都做到“出辭氣”,才能營造文明、和諧的交流環境,遠離粗鄙與悖理的言語,推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籩豆之事,則有司存”:君子修身的價值取舍

曾子在闡述君子“三貴”後,補充“籩豆之事,則有司存”,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價值取舍——君子修身的重心應放在內在品德的培養與外在言行的規範上,而非沉迷於繁瑣的禮儀形式與事務性工作。這種取舍,既是對儒家“重本質、輕形式”思想的體現,也為後世君子明確了修身的核心方向。

一)“籩豆之事”:春秋時期的禮儀形式與事務性工作

“籩豆”是春秋時期祭祀與宴飲時使用的禮器,“籩豆之事”泛指與禮儀形式相關的事務性工作,如禮器的擺放、祭祀的流程安排、宴飲的席位布置等。在春秋時期的“禮”文化中,這些事務性工作雖有明確規範,卻屬於技術性、事務性範疇,有專門的官吏“有司”)負責,無需君子親力親為。

例如,在祭祀活動中,“有司”會按照“禮”的規範,提前準備好籩豆等禮器,擺放整齊;在祭祀過程中,“有司”會引導參與者按照流程行禮,確保祭祀儀式的順利進行。君子在祭祀活動中的核心職責,是通過莊重的言行、真誠的態度,表達對神靈與祖先的敬畏,而非親自參與禮器擺放、流程安排等事務性工作。

曾子提及“籩豆之事”,並非否定這些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強調君子應分清修身的主次——禮儀形式是“末”,內在品德與規範言行是“本”,君子應專注於“本”的培養,而非在“末”的事務上耗費過多精力。

二)“則有司存”:君子與“有司”的職責劃分

“則有司存”明確了君子與“有司”的職責邊界——“有司”負責事務性、技術性的禮儀工作,君子負責內在品德的修養與外在言行的規範,二者各司其職、互不混淆。這種職責劃分,體現了儒家對社會分工的認知,也為君子修身劃定了清晰的範圍。

在春秋時期的社會結構中,“有司”是專門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他們熟悉各類禮儀規範與事務流程,能夠高效完成技術性工作;君子則是社會的道德標杆與精神引領者,其核心使命是通過修身立德,為他人與社會樹立榜樣,推動道德風尚的提升。例如,在國家治理中,“有司”負責具體的行政事務如稅收征管、司法審判),君子如大夫、士)則負責製定符合道德與“禮”的政策,引導國家走向“仁政”。

曾子強調“則有司存”,正是希望君子認清自己的核心職責,避免陷入事務性工作的瑣碎中,忽視內在品德的培養。他認為,君子若將過多精力放在“籩豆之事”上,不僅會荒廢修身大業,還會失去作為道德標杆的引領作用,違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三)價值取舍的核心:重本質、輕形式的修身理念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的深層內涵,是儒家“重本質、輕形式”的修身理念——君子修身的本質是培養內在品德、規範外在言行,而非追求禮儀形式的完美。禮儀形式是服務於品德培養的工具,若脫離了品德本質,再完美的禮儀形式也隻是空洞的外殼,失去了“禮”的真正價值。

春秋時期,部分貴族沉迷於繁瑣的禮儀形式,注重禮器的精美、流程的完美,卻忽視了內在品德的培養,導致“禮”淪為彰顯身份、炫耀地位的工具。例如,魯國的季孫氏在祭祀時,嚴格按照“禮”的規範擺放籩豆等禮器,儀式流程一絲不苟,卻在日常生活中違背“禮”的本質——聚斂財富、欺壓百姓,這種“重形式、輕本質”的做法,遭到孔子與曾子的嚴厲批評。

曾子提出“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正是對這種“形式主義”的批判。他認為,君子應將修身的重心放在“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上,通過規範言行培養內在品德,讓“禮”的形式服務於品德本質;至於“籩豆之事”等事務性工作,應交由“有司”負責,無需君子親力親為。這種價值取舍,既避免了君子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也確保了修身的核心方向不偏離。

四、曾子臨終箴言的當代啟示:在浮躁社會中堅守修身本質

在當今社會,人們麵臨著諸多誘惑與挑戰——部分人沉迷於形式主義,追求表麵的完美與光鮮,忽視內在品德的培養;部分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放鬆對言行的規範,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社會矛盾增多。曾子的臨終箴言,如同一劑清醒劑,為我們在浮躁社會中堅守修身本質提供了重要啟示。

一)堅守修身重心:重品德、輕形式

曾子“重本質、輕形式”的價值取舍,啟示我們在修身過程中,應將重心放在內在品德的培養上,而非沉迷於表麵形式。在當今社會,形式主義現象屢見不鮮——有的人在社交場合注重外在形象的包裝,卻忽視真誠品德的培養,導致“社交麵具”下的人際關係脆弱不堪;有的人在工作中追求表麵的業績與數據,卻忽視職業道德的堅守,導致工作成果缺乏實際價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應像曾子那樣,明確修身的核心是培養“尊重、真誠、文明”的品德,通過規範言行“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讓品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例如,在人際交往中,不刻意追求外在形象的完美,而是通過真誠的態度、文明的言行,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在工作中,不沉迷於表麵的業績包裝,而是通過敬業的態度、專業的能力,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成果。隻有堅守修身的本質,才能避免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實現個人品德的真正提升。

二)規範日常言行:在細微處培養品德

曾子強調的君子“三貴”,啟示我們要在日常言行的細微處培養品德,通過規範身體姿態、麵部神情與言語表達,逐漸提升自身的修養。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忽視日常言行的細微之處,認為“小惡無傷大雅”——如在公共場合隨意插隊、在與人交談時隨意打斷他人、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等,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實則是對品德的忽視,長期積累會導致個人修養的墮落。

我們應像曾子那樣,在日常言行中保持謹慎:在身體姿態上,注重得體與尊重,如與人交談時保持專注、在公共場合遵守秩序;在麵部神情上,注重真誠與莊重,如麵對他人求助時展現關切、麵對錯誤時展現誠懇;在言語表達上,注重文明與得體,如使用禮貌詞彙、保持平和語氣。通過這些細微處的規範,逐漸培養尊重他人、真誠待人、文明交流的品德,成為一個有修養的當代人。

三)明確職責邊界:專注核心使命

曾子“籩豆之事,則有司存”的職責劃分,啟示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要明確自己的核心使命,專注於重要事務,避免在無關緊要的事務上耗費過多精力。在當今社會,許多人陷入“事務主義”的陷阱,每天忙於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卻忽視了自己的核心目標——如職場人忙於應付日常瑣事,忽視了專業能力的提升;家長忙於孩子的生活瑣事,忽視了孩子品德的培養。

我們應像曾子那樣,明確自己的核心使命:職場人應專注於專業能力的提升與職業價值的創造,將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合理分配或交給專業人員;家長應專注於孩子品德的培養與價值觀的塑造,而非沉迷於孩子的生活瑣事;個人在修身上,應專注於內在品德的提升,而非在表麵形式上浪費精力。隻有明確職責邊界,專注核心使命,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避免陷入事務主義的迷茫。

五、結語:傳承曾子修身智慧,做新時代的“君子”

曾子的臨終箴言,雖曆經兩千多年,卻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生命感慨,提醒我們要在生命的旅程中堅守道德本質;“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的君子“三貴”,為我們指明了修身的具體路徑;“籩豆之事,則有司存”的價值取舍,為我們明確了修身的核心方向。這些智慧,不僅是春秋時期儒家思想的精華,更是當代人修身立德、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指南。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中,我們更需要傳承曾子的修身智慧,堅守修身本質——重品德、輕形式,在日常言行中培養尊重、真誠、文明的品德;明確職責邊界,專注於核心使命,避免陷入形式主義與事務主義的陷阱。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道德的底線,成為一個有品德、有修養、有擔當的新時代“君子”。

讓我們以曾子的臨終箴言為指引,從自身做起,從日常言行的細微處做起,踐行修身之道,堅守道德本質,讓古老的儒家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構建和諧、文明、道德的當代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喜歡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請大家收藏:()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 天幕:太子聊天室 五姓嫡脈:躺贏大唐 風起荊南 大明:陳圓圓跪地求饒! 逆流1990:資本暗湧時 在每一個夢醒時分 完了,老婆和小姨子靈魂互換了 敲三下軌道,靈能會殺你 重生主播自毀容顏覺醒神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