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賢臣之重:孔子眼中的治國與才難_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 > 第210章 賢臣之重:孔子眼中的治國與才難

第210章 賢臣之重:孔子眼中的治國與才難(2 / 2)

周朝“服事殷”的選擇,並非懦弱,而是基於“以民為本”的智慧——他們深知,政權的穩固不在於武力征服,而在於民心歸附。當時商朝雖暴虐,但仍有部分諸侯與百姓對其抱有幻想,若周朝貿然伐商,可能導致天下動蕩,百姓流離失所。因此,周文王、周武王選擇“以德服人”,通過推行仁政、善待百姓,吸引諸侯與百姓歸附:他們“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下》),減輕百姓賦稅,保障百姓生計,讓百姓安居樂業。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諸侯與百姓主動歸附周朝,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二”,此時商朝已徹底失去民心。周武王才在牧野之戰中伐商,而這場戰爭並非“篡逆”,而是“吊民伐罪”——解救百姓於商紂的暴政之中。這種“等待民心歸附”的耐心,正是“至德”的另一體現,也證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3.賢臣輔佐:德與才的協同

周朝的“至德”,並非僅靠君主的道德堅守,更離不開賢臣的輔佐。十位亂臣在“服事殷”與“伐紂興周”的過程中,始終以“德”為指引,將“才”與“德”完美協同:周公旦製定的戰略始終圍繞“以德服人”,太公望指揮的戰爭始終堅持“不傷害百姓”,召公奭的治理始終注重“公正愛民”。正是賢臣的“德才兼備”,讓周朝的“至德”得以落地,成為實實在在的治理實踐,而非空洞的道德口號。

孔子盛讚周的“至德”,實則是在強調:賢臣不僅需要“有才”,更需要“有德”;治國不僅需要賢臣的能力,更需要君主與賢臣共同堅守的道德底線。這種“德才融合”的理念,成為後世儒家人才觀的核心。

四、解析“才難”:永恒命題的當代解讀

孔子感歎“才難,不其然乎”,這一命題穿越千年,在當代社會依然成立。無論是國家治理、企業管理還是社會組織運營,“人才稀缺”始終是核心困境。但當代社會的“才難”,與上古至周初的“才難”原因不同,破解路徑也需結合時代特征調整。

一)當代“才難”的原因:從“稀缺”到“錯配”

上古至周初的“才難”,主要是“總量稀缺”——教育資源有限,人才培養基數小,導致“德才兼備”的人才極少;而當代社會的“才難”,更多是“結構錯配”——人才總量充足,但“德才兼備”且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稀缺,主要原因有三:

1.教育偏差:重“才”輕“德”

當代教育體係雖普及度高,但存在“重知識傳授、輕品德培養”的偏差。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更關注學生的成績與升學率,對“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的培養不足;在高等教育階段,專業教育注重技能提升,卻忽視了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種教育偏差導致許多人才“有才無德”——具備專業能力,卻缺乏誠信、責任、公正等品德,難以成為真正的“賢臣”。

例如,一些科技人才雖掌握核心技術,卻為追求利益,將技術用於不正當領域;一些企業管理者雖具備管理能力,卻為短期利益,偷稅漏稅、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這些“有才無德”的人才,不僅無法為社會做貢獻,反而會帶來危害,加劇“才難”困境。

2.選拔機製:重“學曆”輕“能力”

當代人才選拔機製存在“重學曆、輕能力”“重簡曆、輕實踐”的問題。在招聘中,許多單位將學曆、名校背景作為首要篩選標準,忽視了人才的實際能力與品德;在晉升中,一些單位更看重人際關係與資曆,而非業績與道德表現。這種選拔機製導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沒”——許多具備實踐能力與高尚品德的人才,因學曆或背景不足被拒之門外;而一些缺乏能力與品德的人,卻憑借學曆或關係獲得崗位,造成“人才錯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例如,一些企業招聘時非“985、211”畢業生不招,卻發現部分名校畢業生缺乏實踐能力,無法勝任工作;一些政府部門晉升時注重資曆,導致有能力、有品德的年輕人才難以獲得機會,影響治理效率。

3.使用機製:重“控製”輕“賦能”

即便人才被選拔出來,當代社會的人才使用機製也存在“重控製、輕賦能”的問題。一些單位對人才“管得過多、放得過少”,限製人才的自主決策空間,讓人才無法充分發揮能力;一些單位缺乏有效的激勵機製,對人才的貢獻缺乏認可與回報,導致人才積極性受挫,最終選擇離開。這種使用機製導致“人才留不住、用不好”,進一步加劇“才難”困境。

例如,一些科研單位對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乾預過多,讓科研人員無法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一些企業對員工的考核過於嚴苛,卻缺乏合理的薪酬與晉升激勵,導致核心人才流失。

二)當代“才難”的破解路徑:德才並重,賦能人才

破解當代“才難”困境,需以孔子的人才觀為指引,結合時代特征,從教育、選拔、使用三個層麵入手,實現“德才並重,賦能人才”。

1.教育改革:德才兼備,全麵培養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需改革“重才輕德”的教育體係,實現“德才兼備”的全麵培養。在基礎教育階段,應將傳統美德教育融入課程體係,通過《論語》《孟子》等經典誦讀、道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誠信、責任、公正等品德;在高等教育階段,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理念融入專業課程,同時注重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

例如,一些學校已開始嘗試“國學+實踐”的教育模式:開設國學課程,讓學生學習傳統美德;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公益活動,將道德理念轉化為實踐行動。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具備專業能力,更擁有高尚品德,能夠成為當代的“賢臣”。

2.選拔機製優化:能力導向,品德優先

人才選拔需打破“重學曆、輕能力”的誤區,建立“能力導向,品德優先”的選拔機製。在招聘中,應增加實踐能力考核與品德評估,如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操作考察能力,通過背景調查、推薦信評估品德;在晉升中,應將業績與品德作為核心標準,推行“能者上、優者獎”,讓真正“德才兼備”的人才獲得機會。

例如,華為公司的招聘不唯學曆,更看重人才的“奮鬥精神”與“專業能力”,許多非名校畢業生憑借出色的實踐能力進入華為,成為核心人才;一些政府部門推行“績效考核與品德評估相結合”的晉升機製,將“群眾滿意度”作為品德評估的重要指標,確保晉升的人才既能力出眾,又深得民心。

3.使用機製完善:賦能授權,激勵留才

人才使用需從“控製”轉向“賦能”,建立“賦能授權,激勵留才”的使用機製。在工作中,應給予人才充分的自主決策空間,讓他們能夠發揮專業能力;建立完善的激勵機製,通過薪酬、晉升、榮譽等方式,認可人才的貢獻,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同時,關注人才的成長需求,為他們提供培訓、學習機會,幫助他們不斷提升。

例如,穀歌公司為員工提供“20自由時間”,讓員工自主開展感興趣的項目,這種賦能機製激發了員工的創新能力,誕生了gai、adsense等重要產品;一些企業推行“員工持股計劃”,讓人才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增強人才的歸屬感,有效減少核心人才流失。

五、孔子人才觀的當代啟示:以賢臣之德,築發展之基

孔子對“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有亂臣十人”的總結,以及對“才難”“周之至德”的感慨,構建了完整的儒家人才觀——“德才兼備是核心,賢臣輔佐是關鍵,君主賢明是前提,以民為本是目標”。這一人才觀對當代社會具有重要啟示,無論是國家治理、企業管理還是個人修養,都能從中汲取智慧。

一)國家治理:以賢臣之德,行仁政之舉

當代國家治理需以“德才兼備”的賢臣為支撐,推行“以民為本”的仁政。政府部門應選拔“德才兼備”的官員,讓他們既具備專業的治理能力,又擁有“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官員在治理中應堅守“公正、廉潔、愛民”的原則,解決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如教育公平、醫療保障、就業創業等,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例如,“時代楷模”焦裕祿、穀文昌、楊善洲等官員,正是當代的“賢臣”——他們具備治理能力,更擁有“愛民如子”的品德,在任期間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為國家治理注入了溫暖與力量。國家治理若能湧現更多這樣的賢臣,便能實現“天下治”的理想局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企業管理:以賢臣之能,創共贏之局

當代企業管理需以“德才兼備”的賢臣為核心,構建“以員工為本、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企業應選拔“德才兼備”的管理者與員工,讓他們既具備專業能力,又擁有“誠信、責任、協作”的品德;在管理中應賦能員工,給予員工發展機會,同時以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員工成長、企業發展、客戶滿意”的共贏局麵。

例如,華為、阿裡巴巴等優秀企業,正是依靠“德才兼備”的人才團隊實現發展:華為的研發團隊具備頂尖技術能力,更擁有“奮鬥精神”;阿裡巴巴的員工具備創新能力,更堅守“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這些企業的成功,證明了“賢臣團隊”對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

三)個人修養:以賢臣為範,修德增才

當代個人修養需以“賢臣”為榜樣,追求“德才兼備”的成長目標。個人應注重品德培養,堅守誠信、責任、公正等美德,在生活與工作中善待他人、服務社會;同時,應不斷學習,提升專業能力,讓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實力。隻有“德才兼備”,才能在當代社會立足,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例如,“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黃文秀、樊錦詩等,正是當代個人修養的典範——她們擁有高尚的品德,更具備專業的能力,在自己的領域為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實現了“賢臣”般的人生價值。

六、結語:以賢臣之重,赴時代之約

孔子對“賢臣治國”與“才難”的論述,穿越兩千多年的時光,依然是當代社會的寶貴財富。在這個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更應銘記孔子的智慧:人才不僅需要“有才”,更需要“有德”;治理不僅需要“賢臣”,更需要“君明臣賢”的良性互動;發展不僅需要“能力”,更需要“以民為本”的道德堅守。

願我們都能以“賢臣”為榜樣,在國家治理中堅守“德才兼備”,在企業管理中注重“賦能人才”,在個人修養中追求“修德增才”,以賢臣之重,赴時代之約,共同構建一個人才輩出、公平正義、和諧發展的當代社會!

喜歡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請大家收藏:()曆史的回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宗主大人她,是個萬界顯眼包 先離婚,再複仇,重生老太殺瘋了 諸天領主:從廢土農場到萬界神庭 AI覺醒之代碼紀元 NBA:超次元體質,黴黴求饒! 全民航海,但我是艦娘? 明日方舟:普瑞賽斯的遊戲 我在東莞看風水的那些年 夢魘學堂 骨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