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離開的第一年。
陛下有點沉沉鬱鬱,但還會好好上朝,政事也處理的極好,頗有鐵血帝王的手段。
大臣們心中都鬆了口氣,心想還好陛下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這樣一來,往後大昭盛世,指日可待。
從先帝開始,大家一度以為大昭就此要走向末路了,沒成想還有峰回路轉的一天,著實是令人驚奇。
帝師離開的第二年。
陛下殿中常有太醫出沒,說是陛下近來似乎經常做夢,時常有被魘住的情況發生,精神也不太好。
甚至在某一天,大臣們忽然見皇帝陛下紅著雙眼就來上朝,結果後來忽然想起,那天是帝師的生辰。
大家這便都知道,陛下隻是藏得好,而並沒有放下對於帝師的惦念。
那樣光風霽月的一個人啊。
換誰能輕易忘得了?
大家都理解。
眼下,是帝師離去的第三年。
也不知道為什麼,從三個月前起,陛下的性情又忽然變了許多,忽然杖殺了一批宮人不說,更過分的是,連朝都不來上了!
大臣們麵麵相覷,痛心疾首。
都想不明白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
奈何宮中密不透風,大臣們誰也打探不到消息。
經過謝琅的整治,這幾年禦史老實了許多,終於不再有事無事就上諫了,但麵對此情此景,禦史們也不得不上諫了。
要是當今陛下真的變成昏君,簡直不敢想。
安穩日子過慣了,誰也不想回到以前戰戰兢兢的時候。
不過禦史們的努力大多徒勞,他們送上去的折子謝琅壓根沒翻開看過一眼,想也知道裡麵寫的是什麼內容,沒有任何新意。
事情還要從三個月前的一次意外說起。
某位大臣似乎是不小心,順手將孩子的啟蒙書籍給夾進了奏折裡,小小一本,就這麼偷摸混了進來。
無傷大雅的小意外,謝琅通常不會在意,也懶得去計較,巧就巧在,他無意間翻開了那本啟蒙書,並在上麵看見了熟悉的字跡——
這是他絕對不會認錯的,屬於溫鶴綿的字跡。
溫鶴綿會寫好幾種字體,但有一個小習慣幾乎不變,就是寫到哪裡開始思考時,總愛在句末杵上一個小點。
那一瞬間,謝琅心中幾乎是閃過無數種想法,他讓人查出了這本書籍來自邊關書坊,想到對自己女兒死訊毫無波瀾的淮陵王夫妻,又親自派了人,悄無聲息前往邊關。
不出意外,是沒有找見人的。
連那位傳說中的,夫妻倆不知何時收的養女也沒有見著。
飛風帶人回來稟報後,謝琅幾乎要氣笑了。
他原本還沒那麼篤定的,這麼一來,反而愈發篤定了幾分。
溫鶴綿什麼大風大浪沒有經曆過,待他冷靜下來回想,三年前那出,幾乎到處都是破綻,隻是瞞得好,他又被麻痹其中,自然而然就忽略過去了。
既然沒事,為什麼不回來見他呢?
死寂寂過了快三年,突然得知這個消息,謝琅喉嚨處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說不出話來,心頭沉悶,帶著難以呼吸的刺痛,一點點紮進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