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論,是凶手覺得計劃泄露,還沒到指定的時間或地點,就直接引爆了炸彈!
從這次開始,未免打草驚蛇他不再輕舉妄動,開始謹慎排除車上乘客。
最先懷疑的,就是這一站上車,捂得嚴嚴實實而且時不時看一眼自己包裡的盧笛。
然後各種騷操作套近乎,得知盧笛包裡是一隻貓而不是炸彈,而他本人是個愛貓但有哮喘病、有正義感的中二青年。
時間緊迫,等驗證了盧笛身份後,這一次循環也到時間了。
“滴滴滴”的響聲後,車輛再次爆炸。
第四次循環,張晨鎖定了鍋姨。
畢竟帶個高壓鍋上公交,很反常,他很有理由懷疑那就是炸彈。
然後試探、套近乎,鍋姨全程高冷。
這個過程中,張晨覺得鍋姨很眼熟,但沒想起來是誰,精神高度緊張的他也沒有深思。
當他套近乎失敗試圖強搶高壓鍋時,鍋姨警覺,直接拉動了鍋蓋上的拉繩,再次爆炸。
第五次循環,目標鎖定。
張晨意識到自己需要幫手,於是鎖定了中二少年盧笛,利用上次循環對他身份的獲知,儘可能迅速地獲得他的信任。
但由於時間緊迫,失敗了。
第六次循環,他用一句“你就是那個被選中的人”擊中盧笛的心,直接答應幫忙。兩人偷偷靠近,一個控製鍋姨,一個搶高壓鍋。
一次成功!
但“滴滴滴”聲音一響,炸彈還是引爆了。
第七次循環,張晨意識到炸彈不僅可以人為引爆,而且還設置了定時爆炸。
時間就在鍋姨和盧笛上車兩站後,約摸下午1點45分。
這個時間讓他警醒,因為王萌萌出事也是這個時間,今天又正好是她出車禍一周年。
這時,他終於想起為什麼會覺得鍋姨眼熟,因為他偷偷去過王萌萌的追悼會,見過鍋姨,她就是王萌萌的母親。
至此,他明白鍋姨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炸毀這輛公交車。
她是要為平白遭受罵名的女兒,報複這個世界。
這一次,他直接向鍋姨稟明身份,告知她自己剛得知萌萌下車的真相,正要去警局報案。
但這時,刺激的反轉再次出現。
鍋姨眼神突變,直接掏出一把刀捅了過去,並大聲斥責他是萌萌死亡的幫凶。
因為她知道萌萌生前的最後一個電話是打給他的,如果他接電話,萌萌就不會下車。
張晨在驚愕中當場嗝屁!
第八次循環,張晨陷入無限懊悔自責,但還是決定直麵自己的軟弱,解救一車乘客。
他尋求盧笛幫忙,控製住鍋姨,拿出照片並說明自己的身份,懇求鍋姨放棄報複計劃,一起去警局幫萌萌洗刷冤屈,這遠遠比炸車泄憤更加重要。
為了女兒的清白,鍋姨被說動,在炸彈要引爆的前一秒中止了定時,一車人成功獲救。
劇本結尾,張晨去監獄探監,告訴鍋姨那個非禮萌萌的凶手已經得到了法律的製裁,鍋姨流下了釋懷的眼淚。
她告訴張晨,沒接到那個電話不是他的錯,讓他揮彆過去,迎接新的生活。
電影結束。
改編之後的劇本,基本上已經脫離了原作而存在,但故事內核的緊張、刺激、懸疑、反轉都得以保留,而且全程高能,作為微電影劇本來說,足夠優秀。
但,劇本好是一回事,能不能拍好是另一回事。
這本子很難演。
三個主要角色,尤其是男主,要演繹出每次循環後不同的情緒差異,微妙又互為因果、邏輯清晰,這非常難。
一旦演不好,就會讓本來清晰的邏輯線,反而讓觀眾看不明白!
不好演,更不好拍。
公交車全程是駕駛狀態,攝像機操控本就比在平地上要難上好幾倍。
再加上劇情緊張、環環相扣,每一個步驟要透露什麼細節,導演必須要有全局的把控,否則很容易出現混亂和穿幫。
這兩點,對演員和導演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作為這場賭局的主角,宗照即便心裡發怵也不得不迎難而上,擔任導演之位。
這是沒有懸念,也不能更改的事。
既然導演不大靠譜,那這部戲成敗的關鍵,就落在了主角的選擇上。
隻要找到合適的“張晨”,那這部戲至少還有一半成功的希望。
帶著全組的希望,卑微劇組開始在星藝校園,大張旗鼓地進行主角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