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境內三方圍繞無錫、錢唐打的不亦樂乎,可會稽郡此時也不平靜。
正如前文所說,現在,會稽郡中由張溫擔任東部都尉,全琮擔任西部都尉,丁奉擔任南部都尉。
這個張溫並不是靈帝時期的那個張溫,這個張溫乃吳郡四姓之中張氏族人,字惠恕。
他的父親名叫張允,因輕視錢財重視賢士,聲名顯揚州郡,任孫權的東曹掾,隨後去世。
與原本史書不同的是,在張允去世之時,向孫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不久後,孫權就將張溫任命為東部都尉,而將芮玄封為了奮武中郎將,調到了自己的身邊。
而全琮則是錢唐全氏之後,全柔之子,此前經常在錢唐賑濟災民,在全柔的舉薦下,被孫權看中,封為西部都尉,駐守會稽西部。
最後的丁奉乃江表虎臣的最後一位,在曆史上,他活到了孫皓的時代,曾經在陸遜的帳下,在陸遜的舉薦下,孫權將其拔為南部都尉。
其實如今擔任著會稽郡都尉的三個人也就丁奉年齡稍微大一點,已經加冠,另外兩人都是不滿二十的年輕人。
在原本的曆史上,張溫、全琮、丁奉都是在東吳後期極其重要的重臣,其中張溫官居太子太傅,可惜後來為孫權忌恨,落寞去世。
而全琮卻最終官居遷右大司馬、左軍師,還娶了孫權的長女,曾嫁於周瑜之子周循的孫魯班。
至於最後的丁奉,則與全琮一樣,最終官居右大司馬、左軍師,但卻要比全琮晚了多年,但丁奉最後卻被列為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在劉瑁兵進新都郡之時,賀齊便命令全琮迅速前往新安,防止劉瑁從鄱陽進入會稽。
同時又令張溫注意打探新都消息,若劉瑁真的破了新都,可領軍北上,伺機奪回新都,至於丁奉,則命他前往章安縣,頂替張溫繼續駐守東部。
會稽郡以北,吳郡最南部,浙江南岸。
“子璜兄!你比我年長,接下來怎麼做,我聽你的!”
“惠恕,我們已經觀察了許久,這劉瑁大軍的糧草補給都是由此江運輸,你看,他們近期的糧草全部都屯在此處,隻要我們斷了他的糧草,漢軍便不攻自破!吳郡之圍自解!”
“子璜兄,你說的我也知道,可你也看到了,這守著浙江的可是那四府之一的陷陣啊……”
“那又如何!這陷陣府成軍的時間很短,這士兵的戰力未必就比我們高出多少,我們麾下這山越之兵,可是猛的很啊……”
原來在這裡的正是剛剛翻過了天目山,抵達了浙江的南岸的張溫與全琮,而此地便是後來江東的新昌縣地界,也是後世的建德市轄區。
“那我們直接硬上嗎?”張溫皺著眉頭,看向全琮。
“不,我們今晚夜襲,我觀察他們有數天了,如今距離漢軍進入吳郡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他們的戒備之心應該已經降到了最低,現在夜襲,正是機會!”
全琮嘴角輕揚,嘴唇輕輕探出,舔了一下嘴唇,眼神中卻湧現出一股好戰的氣息……
原來這全琮打小就愛剿滅山越,接濟百姓,在長山縣擔任西部都尉期間更是剿滅降服了不少山越之兵,與擔任南部都尉的丁奉都是出了名的惹事精,而如今又撞見了舉世聞名的漢軍步卒,全琮怎能放過?
兩人迅速製定了夜襲計劃,決定利用夜色掩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燒毀漢軍的糧草。
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全琮親自領著人準備突襲,他挑選了一千軍中最為精銳的山越士兵,這些士兵都是被全琮降服的山越兵,自小在山林中長大,是夜襲的最佳人選。
當太陽緩緩落下,寨中埋鍋造反之後,夜幕逐漸的籠罩了這片大地,而全琮,也已經做好了出擊的準備。
“此時已是寅時,是時候發起進攻了!出發!”
在全琮的帶領下,這一千士卒便悄悄地從山林中摸了出來,向著漢軍的營寨緩緩靠近。
“走!”
在全琮的帶領下,他們悄悄地翻進了大寨,正如全琮所想,這漢軍許久未曾遭到襲擊,如今大多數都已入睡,他在帳外還能聽到部分士兵的鼾聲……
“去找放糧食的地方,若尋到,便引火燒之,倒是張溫自來接應!”
“喏!”
隨後全琮與眾人分散開來尋找糧草存放之處,很快全琮便發現了那囤積起來的糧草!
“找到了!”
全琮眼中閃過一絲喜悅,他連忙小心翼翼的帶著自己的百餘手下向這存放糧食的地方靠近。
“噌!”
全琮輕輕地點燃了手中的火折,緩緩向那糧食探去……
“等你們一個月了,終於來了!”
就在這時,突然一個聲音響了起來,與此同時,整個寨中瞬間火光大亮,一個看著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緩步從那存放糧食的地方走了出來。
“確實夠謹慎,居然足足看了大半個月才動手,可惜還是功虧一簣啊!”
隨著那人的聲音,從大寨之中猛然衝出了無數的士卒將全琮團團包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