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臧霸有些驚訝的是,這車駕並未在郡守府停留,而是直接穿城而過,繼續向南駛去。
與此同時,泗水河畔,春日的河風吹拂著兩岸的柳絲,波光粼粼的河麵倒映著湛藍的天空。
荀攸奉劉瑁之命,在此布置一番,待劉瑁與臧霸來此時,眾人皆已到場,靜靜等候著二者的到來。
自陛下抵達下邳,並決定在泗水河畔與臧霸會麵後,荀攸便親自負責了此次會麵的所有細節布置。
他深知此番會麵非同小可,陛下欲一舉收服臧霸,更要借此機會向天下彰顯大漢的誠意與胸襟。
因此,所有的安排都必須周密細致,既要體現天子之尊,又要營造出推心置腹、坦誠相待的氛圍。
荀攸親自勘察,選定了一處背風向陽、視野開闊的河灣。
此處地勢平坦,春柳依依,河水清澈,距離下邳城有一些距離,又不至於過於偏僻,便於安全戒備。
此後他又他下令工匠在此搭建了一座簡易的涼亭,亭內未設華麗的屏風,亦無繁複的裝飾,僅有兩張主案並列於堂前,麵對著滾滾東流的泗水。
主案之後,則依序擺放著席座,供隨行將領入座……
為了確保會麵的順利進行,安全方麵。荀攸更是做了最嚴密的部署。
他並未在主堂周圍布下重兵,以免刺激到臧霸,但以趙雲所率的精銳禁衛,化整為零,散布於河畔柳林之中,遠看如尋常巡邏,實則暗中嚴密戒備。
同時,河道之上也有輕舟巡弋,確保水路的安全。
所有的內侍和侍衛,都經過了嚴格的挑選和培訓,務必做到舉止得體,不發一言,不露一絲異樣,以免引起臧霸的不安。
當一切布置妥當,荀攸站在河畔,望著平靜流淌的泗水,心中也泛起一絲波瀾。
他知道今日的會麵將決定徐州乃至整個東南的未來走向。
臧霸其人雖為降將,但其麾下泰山軍素有悍勇之名,且在青徐之地深耕多年,威望甚高。
若能徹底收服臧霸,不僅能穩固徐州,更能為大漢後續的統一大業,拔除一根深刺,添上一臂之力。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要看今日會麵的情況了,到底是殺是留儘在劉瑁的一念之間……
待劉瑁抵達泗水河畔,便在荀攸的安排下,分賓主落座。劉瑁坐於主位,又命荀攸與臧霸對案而坐,趙雲、張任等將則分列其後。
“宣高,朕知道,你心中或有疑慮。”
劉瑁的目光直視著臧霸,開門見山地說道。
“朕也知道,秣陵城下,發生了什麼。”
臧霸聞言,瞳孔驟然一縮,握著酒杯的手,猛地攥緊。
“孫觀將軍乃忠義之士。”
劉瑁的聲音變得低沉,帶著一絲感歎,轉頭看向孫觀。
“他為保全部曲,力戰不退,被我軍俘獲,願歸附大漢。而曹真以大局為名,行賣友自保之實,曹丕更是猜忌成性,將你這等為曹氏流血拚命的功臣,閒置於薊城,明珠暗投……
他們視忠義如敝履,視袍澤如草芥,這樣的朝廷,如何能得天下人心?又如何能讓天下英雄甘心為其效死?”
一番話,如同一柄重錘,狠狠砸在了臧霸心中最柔軟、也最痛的地方。他眼眶瞬間紅了,胸中那股積攢了數年的怨氣、悲憤與不甘,在這一刻,被劉瑁輕而易舉地勾了出來。
“陛下……”
“宣高,朕與曹丕不同。”
劉瑁看著他的反應,知道火候已到,語氣也隨之一變!
“朕說過,要封你為徐州牧,總管一州軍政!今日,朕便當著我大漢諸將之麵,正式下詔!”
說罷,劉瑁對著身後的內侍官一點頭。
內侍官立刻展開一卷早已擬好的明黃詔書,朗聲宣讀。
“詔曰:平東將軍臧霸,性秉忠貞,心懷大義……今特拜為鎮東將軍、徐州牧,持節,都督徐州諸軍事,總管一州軍政!州內官吏,可自行辟除,上報中樞即可!欽此!”
詔書宣讀完畢,整個大堂之內,一片肅然。
徐州牧!持節!都督徐州諸軍事!
這每一個詞,都代表著無上的權力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