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六年,五月,長安城,宮城。
黃忠的國葬剛剛落幕,那回蕩在長安城上空的哀樂餘音似乎尚未散儘,整個宮城便又被一種肅穆而厚重的氛圍所籠罩。
劉瑁親率太子劉祺,與文武百官一道,將黃忠那尊由赤金鑄就、栩栩如生的金身親手迎入了烈英殿。
當黃忠的金身與早已立於殿內的典韋金身並肩而立時,殿內百官無不心潮澎湃。
一左一右,兩位為大漢流儘了最後一滴血的絕世猛將,仿佛在無聲地昭示著這座新興王朝的鐵血根基,也訴說著帝王那份超越君臣的深厚情誼……
在儀式結束後,劉瑁並未急於退朝,而是引著文武百官重回九極殿,畢竟最重要的封賞儀式就要開始了……
九極殿內,香爐裡升起嫋嫋青煙,劉瑁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階下肅立的文武群臣。
“諸位!漢升走了,但大漢的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劉瑁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此番二次伐魏,我大漢連克豫、兗、徐、冀四州之地,疆域空前,此皆諸位愛卿戮力同心,浴血奮戰之功。有功,當賞!
今日,朕便在這太極殿上,論功行賞,定我大漢萬世之基!”
此言一出,階下群臣精神皆為之一振!
劉瑁目光一凝,沉聲道:“此戰,我大漢繼宋國公典韋後再隕落一人,朕已封漢升為申國公,而現在,朕要為我大漢再立八座豐碑!”
再立八座豐碑!
群臣聞之心中一震,皆已猜出劉瑁話中之意,不僅一個個抬頭看向劉瑁,眼中閃爍著炙熱的火焰……
“中書左丞毛玠!”
劉瑁第一個便叫出了他最早的從龍之臣,一直為他管理後方,鼎定疆土的最大功臣,毛玠毛孝先。
“臣在!”
“孝先自隨朕出兵征討黃巾,屢立戰功,為朕鎮守後方,殫精竭力,故此,封毛玠為共國公,食邑兩千戶,世襲罔替!”
“臣,謝陛下!”
毛玠眼睛一紅,劉瑁終究還是沒有忘了他毛玠,在丞相之位、上柱國之位外竟然還給予了國公之位,而這也是還活著的人中繼劉璝之後的第二位國公!
“中書右丞田豐!”
須發已有些花白的田豐聞聲出列,躬身一揖:“臣在!”
“元皓,自朕在常山為相時你便追隨左右,三十載鞠躬儘瘁,為朕定下良策無數。
此番伐魏,你坐鎮中樞,運籌帷幄,助朕收天下之心,朕封你為軧國公,食邑兩千戶!”
田豐聞言,身軀一震,連忙拜伏於地,眼眶微紅,叩首謝恩:“臣……叩謝陛下天恩!”
“門下左侍中荀攸!”
荀攸亦出列拜倒:“臣在。”
“公達,你率大軍南下,為朕克廬江,取淮南,計破濡須塢,助朕兵不血刃儘得徐州。此等功績,驚豔天下!朕封你為許國公,食邑兩千戶!”
“臣,領旨謝恩!”
相比毛玠、田豐的激動,荀攸則顯得更為沉穩,畢竟荀攸乃潁川荀氏,與寒門出身的毛玠、田豐還是有所不同……
“門下右侍中賈詡!”
那個總是站在角落,不知道腦海中藏著多少陰謀詭計的身影緩緩站了出來。
“臣在。”
“文和,自你在潼關歸於朕後,屢建奇功,助朕平涼州、定並州、吞冀州,此番若非你,鄴城之圍未必能如此順利,朕封你為翟國公,食邑兩千戶!望你日後能多思安民之策……”
賈詡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無人察覺的波瀾,俯身叩首,聲音平淡無波:“臣……領旨謝恩!”
“尚書令徐庶!”
“臣在!”
“元直,自益州歸附,便一直與孝先為朕總理後勤,使大軍糧草無憂,使朕安心作戰,使新附之地政令通達,朕封你為虢國公,食邑兩千戶!”、
“臣叩謝陛下!”
此次封賞,劉瑁一連封出五位國公,大殿之內已是驚歎聲一片,畢竟國公是在劉瑁之前從未有過的稱呼,將來必為勳貴領袖!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隨著劉瑁的目光轉向了武將隊列,他輕笑一聲,接著喝道:“車騎將軍趙雲!”
“末將在!”
趙雲一身銀甲,上前一步,聲如洪鐘。
“子龍!武將之中除去?武,便是你隨朕最早,功勳最著,忠勇無雙!這次,朕封你為代國公,世襲罔替,食邑兩千戶!”
劉瑁的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親近與信任。
趙雲虎目含淚,單膝跪地:“陛下!臣之所有,皆陛下所賜!此生唯願為陛下執鞭墜蹬,萬死不辭!”
“子龍,起來!”劉瑁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