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總歸有漏掉的村莊,存糧、鐵器、青壯,都是他們所需之物。
楚家軍本想抄了他們後路,然,蠻軍統帥早有後招,備下十萬蠻軍,隨時準備進攻乾虎縣城。
楚央經過上次大敗,心氣已失,又無太多糧草,隻能龜縮在城內。
先頭十萬蠻軍如入無人之境,在並州地界馳騁。
很快,又將目標對準並州城以及王平麾下八座完好的縣城。
他們分出五萬,囂張地陳兵並州城下。
剩餘五萬,攻襲就近的平陽縣。
王平在縣城集結了六千軍隊,在附近山頭又立下了一座軍寨,駐兩千兵馬,互成犄角之勢。
戰鬥很慘烈,即便有寨牆、城池為依,也很難擋住身體素質過硬的蠻兵。
山頭的軍寨幾度易手。
所幸,八縣之地,湊個萬把人不成問題。
打殘了,就由後援補上。
一定程度上,也起到練兵的作用。
雙方的意誌在消耗。
王平親率八百近衛,再次奪下軍寨。
近衛立起人牆,前頭豎著鐵盾,抵擋蠻兵衝鋒。
王平就站在他們身後,時刻關注場上情況。
“將軍,蠻子銳氣已失,將會退去。”四十歲上下的長衫男子在旁分析道。
其名賈真,曾為某寨匪類的軍師,有過秀才功名,對人、對事頗有見地。
人才難得,這位便算一個。
王平將其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日後好委以重任。
王平回“論兵力、後勤,此次蠻兵不占優勢,退了也是應該。不過,我也已經傾儘了全力,或者說已經傷筋動骨。下次,蠻軍再來,勝負就難料了。”
“哎,要是並州城能在將軍手中,就好了。”賈真一歎道。
“哼,我勢要奪下此城。”左右都是親信,王平不介意提前告知打算。
戰損一比一,雙方死傷達四萬,剩餘三萬的蠻軍退回並州城下。
王平之名,也入了蠻軍統帥和各部首領的耳。
經過這場血戰,王平麾下兵士的戰鬥素質整體提高。
紇縣的鐵礦在瘋狂挖掘,成堆的兵器、戰甲被造出,用以裝備兵士。
並州城雖大,但沒了後方的糧草,城中資源總有耗儘的一天。
蠻軍的打算便是圍困住並州城,等城中糧草耗儘,再一鼓作氣攻下。
他們擁有眾多的騎兵,靈活性強,以少數兵力就能實現圍城之舉。
隻需封住各處要道,不讓並州城得到糧食供應。
被圍至盛夏,城中楊家坐不住了,派快騎突圍而出,四處求援。
找來找去,唯一有實力救援的人隻有王平。
生死存亡麵前,恩怨可以暫放一邊。
下來,就是任王平開條件了。
楊家現在能拿得出手的隻有白銀、黃金。
王平自然要獅子大開口,直接索要四十萬兩白銀。
幾番扯皮,楊家忍痛答應,並定下具體交接事宜。
為了軍餉,王平儘起五萬兵馬。
三萬在另一方佯攻蠻軍大本營,一萬由他親自統率,打開一道口子。
剩下一萬作後備,隨時支援。
殺至並州城下,楊家依照約定,打開城門,推出裝滿二十萬兩白銀的一排板車。
數目核對完畢,王家軍送出上千擔糧食,再快速後撤。
蠻軍想著包圍,那一萬後備便起了作用,裡應外合,口子再次打開。
有了這二十萬兩白銀,王平就可以從它處招兵買馬,還有,收攏人才。
深秋,蠻軍不僅不退,還在增兵,數量始終維持在十萬。
大批奴軍也被拉至並州城下,一直在進攻、襲擾。
為了剩下的二十萬兩白銀,王平會遵守約定,給並州城援助。
寒冬來臨,蠻軍見形勢不對,終於撤退。
楊家送上另一半的白銀,順便換回楊陘。
王平還提出一議楊家可用五十萬兩白銀,換回平陽縣。
並州城常居人口近三十萬,自從平陽縣落於王平之手,又被蠻軍圍困了半年,城中的糧食已經告急。
但五十萬兩白銀無疑將掏空楊家的積蓄。
權衡利弊後,楊玉來願意出四十萬兩,換回整個平陽縣。
拖到過年,王平才勉強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