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所言皆為拓跋綏所慮,他心中略感躊躇,戰爭必將帶來犧牲,而維持現狀固然好,卻非長久之策,他更傾向出兵援助。
見魚閏惜一直沉默不語,他不禁感到好奇。
往昔自己碰到難題,魚聽風總能迅速給出答複,且所出計謀大多實用又穩妥,今日卻默不作聲,實在少見。
拓跋綏溫聲問詢:“聽風,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許負和餘聞年齊齊看向魚閏惜,等待她的回答,彼此都希望魚閏惜能支持自己的看法。
魚閏惜淡淡一笑:“殿下心裡其實已經有了決斷。”
“哦?那你可有何謀略?”
“謀略多的是,要看殿下有多大膽略。”
“不妨說說。”
“涼國氣數將儘,若非如此,斷不會向我們請求援助。
柔國雖具備一定實力,但與涼國長期鏖戰,自身遭受重創,如今其即將攻破涼國,必會將主要力量集中涼國戰場,此時平城處於最為薄弱之際。
出兵救援涼國,不若率軍進攻平城,如此一來,柔軍不得不回師救援,涼州之圍自解。”
餘聞年與許負默契對視,皆認為魚閏惜說的有道理。
“此計可行。”
“倘若我方占據優勢,尚可一搏,伺機而動,一舉殲滅兩國,眼下可是趁虛而入的最佳時機,隻是此法涉險。”
餘聞年覺得此舉太犯險,言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殿下,此事考慮欠周,萬不可行。”
許負也跟著附和:“若如此行事,必將致使我軍兵力嚴重受損,而後尚需時日休養生息,此間極有可能遭外敵侵襲,風險委實過大。”
拓跋綏覺得許負與餘聞年二人所言,確有幾分道理,同時又覺得魚閏惜的分析甚是正確,實不想錯失此等絕佳良機。
“若我們得勢,一對二,你有幾成勝算?”
“領多少餉,辦多少差,若是出征,朝廷欲遣多少兵?”
拓跋綏略作思考,將自己心中預估的人數,告知魚閏惜。
魚閏惜聞言,緩緩答道:“有四成勝算。”
許負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眸,“四成還乾?”
拓跋綏神色從容,說道:“聽風所言向來謹慎,依我之見,勝算當是隻多不少。”
數日後
壯行宴結束不久,魚閏惜與拓跋綏一同離席,在幽靜的樹林中悠閒漫步。
二人踱步至一棵大樹下,自然而然地在草地上坐了下來,自始至終都不覺得有什麼不自在。
此次拓跋綏領兵出征,著實令魚閏惜感到意外。
然而,仔細想來,拓跋綏軍事才能出眾、戰略眼光獨到,衛國鮮少有與之匹敵的人,派遣他出征,也似乎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