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閏惜的提議拓跋綏早已想過,對此,他認為議和是明智的選擇,顧桓等人卻有所顧慮,認為景軍那邊未必會同意議和。
魚閏惜同他們分析當下局勢後推測,景軍有八成可能也在考慮議和一事。
於是,眾人開始商討議和之事。
這日,衛軍選派使者,讓其攜帶議和書信前往景軍營地。
另一方陣營中,沈執收到衛國使者帶來的議和書信。
這一切,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畢竟兩軍已經交戰多日,戰場上雙方你來我往,始終未能有一方占據絕對的上風,除了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之外,均未獲得任何實質性的利益。
議和無疑是最為明智之舉,隻是他沒想到,衛軍提出議和之事來得比他預估的時間要早。
沈執拆開議和書信,仔細端詳了一會兒。
信上的字跡他頗為熟悉,內容也與他預料的相差無幾,他大概猜到撰寫這議和書信的人是誰了。
沈執低聲喃喃:“鎖鎖,果然是你。”
他怎麼也沒想到,魚閏惜竟然去了衛國,還留在了拓跋綏身邊。
這一消息讓他又氣又難過。
隨後,沈執召開議事會議,與沈鏘等人一同商討議和之事。
正如魚閏惜在信上所言,雙方若繼續這樣僵持下去,除了造成更多的傷亡和損失,讓士兵們在戰場上做無謂的犧牲,彆無益處。
儘管此戰景軍損失慘重,沒撈到什麼好處,但倘若繼續打下去,形勢隻會愈發不利,休戰以恢複國力,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如今,衛國主動提出議和,他們自然也會考慮議和之事。
雙方各自完成所有流程後,經協商,決定將談判地點選在距離雙方陣營都不遠的地方。
會麵之前,雙方都擔心對方隻是表麵議和,暗中加強防禦工事,除此之外,也都在議和地點不遠處的山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防不測。
局勢刻不容緩,雙方皆沒有等待使臣往來溝通,便直接確定了議事人員。
衛軍由拓跋綏出麵,這出乎魚閏惜的意料,但她也明白,拓跋綏親自出麵,除了有能力處理議和事宜,也算是對此次議和的一種重視。
而另一方,負責出麵議和的是沈執和沈鏘,其意義亦是如此。
在一個風和日麗、天氣晴朗的上午,雙方人員來到約定的議和場所。
景軍這邊的人員率先抵達,參與此次會議的有沈執、沈鏘、李易年、江彥、溫負、魏賢等人。
而另一邊的魚閏惜、拓跋綏、顧桓、呂決、許負、孟蒲等人稍後抵達。
在來的路上,魚閏惜心中忐忑不安。
對於議和談判的事,她倒不怎麼擔憂,畢竟事實擺在那,雙方都會認為議和是明智之選。
她如此隻是怕會見到不想見的人。
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不儘如人意,不單沈執來了。
進了帷幄,魚閏惜隨意掃了一眼,好家夥,除去使者那些,還有一個叫魏賢的她不認識,其餘全是熟人,李易年竟然也在。
當見到沈執旁邊站著的沈鏘時,她微微一怔,心如寒夜般冰冷。
沒想到,沈鏘在中了她兩箭之後,居然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