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弘並未放棄讓拓跋綏娶妃一事,耐心勸解道:“你且放心,父皇絕不會逼迫你迎娶不愛的女子為妃,太子妃的人選全憑你自己做主。
今日父皇喚你來,主要是想與你商議,納何家長女與江家小女為側妃之事。”
“勞父皇掛心,兒臣不喜歡她們,懇請父皇打消此念。”
拓跋弘不依不饒:“你的婚事不宜再拖,既然你眼下還沒有心儀的太子妃人選,先納側妃也是可行的。
朕覺得何家長女與江家小女都是不錯的人選。”
拓跋綏神色堅定,語氣帶著十足的認真:“兒臣懇請父皇再給兒臣一些時日。”
“符離,你向來都很聽父皇的話,為何對於此事如此固執?
你若不喜歡,將她們好好安置養著便是。”
“兒臣心中唯願與鐘情之人相伴相守,實不願誤了他人終身。”
“你身為太子,應當以綿延子嗣,延續皇室血脈為重。”
拓跋綏心裡明白,若再與自家父皇爭執下去,除了惹自家父皇不高興,並無其他益處。
於是,他認真地同拓跋弘說道:“父皇放心,娶妃之事兒臣心中已有打算,不會再拖延,還望您莫要為此事憂心。”
拓跋綏心中根本沒想過娶妃的事,這麼說是想先糊弄過去,好再拖延一些時日。
拓跋弘並不願逼迫自己的兒子拓跋綏,因為他太明白不能娶得心愛之人為妃的痛苦了。
年輕時,拓跋弘傾心拓跋綏的生母蕭燕,蕭燕出身寒微,他的父皇堅決不允,強硬逼迫他迎娶林家女為正妃,而他心愛之人蕭燕,隻能屈居側妃之位。
彼時,景、衛兩國方止戰事,依約,當遣一質子入景國。
原打算送林氏所出之子前往,怎奈嫡庶之分森嚴,此議遭群臣反對,他剛繼位不久,朝中根基未穩,不得已將他與蕭燕的孩子拓跋綏送往景國為質。
拓跋弘得勢之時,林皇後身子也出了問題,沒兩年便溘然薨逝,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毅然立蕭燕為繼後。
再後來,他們的兒子拓跋綏自景國歸來,一家人本應儘享天倫之樂,然而,蕭燕因兒子拓跋綏遠赴景國為質,日夜憂心,熬垮了身子。
昔日,蕭燕跟著拓跋弘吃儘苦頭,又因受寵,遭林皇後的萬般刁難,日子過得極為艱難,好不容易盼得拓跋弘奪權成功、主政朝堂,卻未得幾年安寧歲月。
曆經種種,如今的拓跋弘已非昔日那個連心愛之人都無力護佑之人。
他不想兒子拓跋綏再走自己當年的老路,所以不願強迫他娶不愛的女子為妃,特允準他自己挑選心儀的太子妃。
這麼多年過去了,拓跋綏卻始終未能選定太子妃的人選,婚事就這麼一直拖著。
而今,拓跋弘身子日況愈下,心中唯一的念想,便是能親眼看著兩個兒子早締良緣、成家立室,為此,他不得不催促拓跋綏先納個側妃。
“符離,你娶妃之事不宜再拖,僅昀已向朕請旨求娶冉家女,你作為他的兄長,按禮娶妻當在其前,宜早為籌謀。”
聽罷,拓跋綏麵上浮現一抹驚色,問道:“父皇,您答應了?”
“自然,僅昀年紀也不小了,此前因宮中喪事頻發,他的婚事亦有所耽擱。”
“可那冉家女……”拓跋欲向自家父皇道明事情緣由,拓跋弘卻打斷他言:“朕知道,僅昀在此事上確有失禮儀之處,故而為他們賜婚也算給太傅一家一個交代。”
“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