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對於這種跨越,並未有誰覺得不對。
因為標準化生產,早就已經在各個工坊實踐過無數次。
而且,從陸遊開始,軍器監早已經習慣了嚴格記錄每一件物品的製作工藝及步驟。
再加上學校的大量普及,工匠識字的越來越多。
研究彆人的工藝文件,融入自己要製造的作品之中,早就已經成了很多工匠的日常。
所以,大宋的製造工藝,或者說工業發展,早就已經不知不覺的走上了一條守正創新的快車道。
燧發槍的快速出現,也隻不過是這條快車道上自然而然的產物而已。
隻不過,東西雖然造出來了,但如何發揮他的威力,又成了一個新問題。
雖然跨越了好幾個階段,快速出現了定裝彈甚至是燧發技藝。
但是,這畢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火器。
從一開始,準度不足的問題便一直是困擾所有人的難題。
隻不過,火炮的威力足夠大,準度不夠火力湊,因此這個問題還並不算非常的突出。
但是,火槍卻不一樣。
他的威力,相對於火炮來說,要小的多。
頂多也就是比弓箭強一點兒而已。
甚至,相對於重型弓弩,威力還遠遠不及。
這個時候,準度不足的問題,便顯得格外突出。
對於這個問題,嶽飛和韓世忠在無數次訓練之中,其實也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排隊槍斃!
其實說白了,還是準度不夠火力湊的思路。
既然一支火槍打不準,那就一百支甚至一千支排在一起打,總有打中的時候。
這個辦法,倒是有效解決了準度不足的問題。
但是,隨即卻衍生出來另一個問題。
裝填速度太慢!
按他們兩人的測算,以這火槍的射程和裝填速度。
事先準備好的情況下,也頂多隻能打出去一槍。
然後,就會麵對騎兵突臉的尷尬。
這個問題暴露出來之後,頓時讓火炮在軍中的地位,變得十分的尷尬。
因為嘗過了火炮的甜頭,誰都知道火槍代表著未來。
可是,現在這種使用情況,可以說沒有任何的使用價值。
拿回去讓工匠繼續研究,真到具備使用價值時再拿出來?
倒也不是不行,但是太浪費時間。
更重要的是,不經過戰場的檢驗,隻在軍器監裡閉門造車,真的有可能造出來實用的火槍?
對於這一點,無論嶽飛還是韓世忠,都持懷疑態度。
一番糾結之後,兩人還是決定,這東西要用。
就算經曆一些挫折,也要堅持用。
隻有不斷的時候,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並且改進問題。
而且,倆人也並不認為,現在的問題,真就解決不了。
隻不過,一時間還沒找到合適的辦法而已。
正是因為知道這些,韓世忠聽到兒子要去火槍隊,才會猶豫。
讓一個優秀的前線指揮官,放棄自己的優勢,去改行鑽研一個明顯有著缺陷的火槍。
這樣真的不是在浪費人才嗎?
但話又說回來,正因為他是個優秀的前線指揮官,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說不定,真能找到合適的辦法?
這......到底要不要答應呢?
他這邊兒正在猶豫呢,就感覺袖子被人拉了一下兒。
“父親,您要再想一會兒,這金兀術可就真跑了啊。
您那一堆台詞,真的不打算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