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鹵肉賣爆了,短短幾日成為康雲街最有名氣的商鋪,住在內城的老饕慕名而來,他們都是手裡有錢的主,根本不在乎價格。
陳安忙的腳不沾地,直呼人太多了,而陳二合、柴氏和墩娃桂妞,乾的不亦樂乎。
他們非常享受賺錢的快樂,陳二合看著一波一波的客人,笑的合不攏嘴。
陳氏鹵肉生意火爆,順便帶火了隔壁的麵湯店。
雖然鹵汁配著米飯,又香又糯又好吃,但北方人還是喜歡吃麵食,他們在麵湯店點一碗素麵,再要一碟鹹菜,配上鮮香絲滑的鹵子,吃的那叫一個過癮。
不愛吃米飯和麵條的客人,則配著炊餅吃,挑著扁擔沿街賣炊餅的小販,乾脆在陳氏鹵肉門前叫賣起來。
除了鹵肉賣的紅紅火火,陳氏甜湯更是點睛之筆,雖然價格不便宜,賣五文錢一碗,配料也簡單,但架不住它甜啊!
嗜甜如命的宋人,可以不吃鹵肉,但不能不喝甜湯。
其實為了節約成本,陳安放的黃糖並不多,還是靠稀釋了幾滴靈泉水。
她想為了賺錢嘛,利用一下金手指,不寒磣。
在客人口口相傳中,陳氏鹵肉聲名遠揚,不少酒樓和酒肆派出跑腿小哥,來替客人買肉。
不僅如此,陳氏鹵肉還成了閒漢的聚集地,他們手裡拿著錢和提盒,幫雇主買肉買湯,然後送貨上門。
汴京城閒漢不少,他們走門串戶,幫老百姓買吃的買用的,相當於後世的外賣小哥。
外送多了,除了多了打賞,還導致鹵肉供不應求。
陳安隻好擴大營業,又把陳大伯家的還未婚配的堂弟,以及小舅子李有福,從鄉下喊過來幫忙。
...
才四更天,李有福就起了床,因為伸手不見五指,他娘難得點上了油燈,伺候他洗了臉漱了口。
給他下了碗麵,還窩了兩個雞蛋。
白麵!雞蛋!家裡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的稀罕物,李有福咕嚕咕嚕吃了一大碗,連麵條湯底都喝得乾乾淨淨。
這是李有福過生辰都沒有的待遇,他也知道自家爹娘為什麼這麼激動,畢竟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還沒有人能夠走出五裡村。
連在通許鎮生活,對他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因為李家所在的五裡村實在是太偏了。
因為不靠近水流,多是旱地,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好,五裡村的人普遍都很窮。
村民想要買賣東西,一般都是去近一些的大通村,他們這裡又偏又窮,連貨郎都很少來。
當年陳二合和柴氏給兒子娶親時,因為家裡太窮,附近幾個村子,沒有好姑娘願意嫁過來。
他們隻好找了更遠,也更窮的五裡村,才順利給兒子討了個媳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