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喧嘩的州橋,大慶跟著叔叔們來到寺前,剛進入山門,端的好一座大刹,鐘樓森立,經閣巍峨,帶給小小少年好大的震撼。
大相國寺空間敞闊,據說可容納萬人,一個超大的庭院內,一排排的彩色帳篷,做著各種各樣的買賣,還有露天就地擺攤的,靠近佛殿的地方、佛殿後麵的資聖門前,都有擺攤的。
不管是城裡的還是鄉下的,都喜歡趕赴廟會,且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遠近客商紛至遝來,儼然一條成熟繁華的商業街。
什麼飛禽貓犬、奇珍異獸,還有玩具、雜物、書籍、字畫、珍寶、古玩、玉器、犀角、香料、特產等,撂地賣藝的也不在少數。
這時候對動物沒啥講究,一級保護動物也難逃牢獄之災,被關在鐵籠子,任人挑挑揀揀。
許是端午節前夕,廟會人潮如流,陳安怕擠散了,隻逛了一半,不得不暫停,打道回府。
大家吃的肚皮渾圓,提著手上的戰利品,回了果子街。
回到陳記食肆,李有福和陳四樹,取了打包好的行李,帶著侄子外甥們包了輛馬車,踏上了回鄉的路。
平日裡包一輛馬車一天100文,到了端午,馬車漲了價,翻了一倍多,他們一口氣租了三天,費用平攤。
從前,對大慶來說,1文錢都會導致他爹娘爭執兩天,如今,他拿出幾十文租車,心中無一絲波瀾。
他兜裡揣著二三十兩銀子,和半貫銅錢,還給爹打了幾兩瓊漿,給娘買了支素銀簪子,給二慶買了玩具,給三丫買了頭繩絨花。
就連三叔家的進寶和四丫五丫六丫,他也沒有落下。
李有福和陳三樹這兩位元老級員工,裝著滿滿一大包的銀子,回鄉的路上,坐立難安,總怕有綠林好漢來劫道。
特彆是李有福,他住得遠,心裡像有個小人在打鼓一樣,天氣並不炎熱,他額頭卻冒出些許細汗。
無他,實在包袱裡的銀錢太多了,這些錢,能在鄉下蓋幾間上好的青磚瓦房,還能再買幾畝薄田。
過年的時候,他沒有回鄉,而是選擇在鋪子裡加班,好家夥,汴京城老百姓過年是真熱鬨,也真舍得花。
幾天乾下來,獎金都趕上兩個月的月錢了。
一想到爹娘看到銀子時震驚的表情,他心裡就像喝了蜜一樣甜,臉上一會擔心一會美滋滋的,仿佛人格分裂般。
到了通許鎮,李有福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李家幾乎是全家出動,到鎮上來接他了,順便買些農具和食鹽。
一同打工的小夥伴們,在通許鎮分了手,跟著各自的家人回鄉,馬車被出了最多銀錢的陳家人拉走了。
等到初六中午,大家齊聚陳家村,再一起坐著馬車進京。
陳大伯家一共有七個子孫進京打工,家裡的積蓄一時間激增。
沒錢的時候,愁,現在有了錢,陳大伯還是愁。
是蓋房子?還是買地?或者是,全家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