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躁等待中,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確切而言,距離發電機定子線圈完工,今日已經是第四天。
十月二十一,周日上午十點多。
蘇塵手上戴著牛皮手套,匆匆來到鐵匠鋪。
地坑已經挖好,發電機外殼型殼模具已放入其中,即將澆灌鐵水澆鑄。
張望正在用坩堝勺,舀出鐵水上層漂浮的雜質。
型殼外麵糊泥並以麻繩纏繞捆綁,型殼內部則填充型砂,防止鐵水灌入時撐爆型殼。
工匠估計發電機外殼不計算底座,大概六十斤重。
鐵匠鋪熔爐下料一百五十斤,多餘的鐵水可以用來澆鑄發電機底座、板手、老虎鉗以及鋼坯。
“侯爺!”
“侯爺!”
蘇塵笑著向眾人揮手,“哈哈哈!各位師傅辛苦了哈,終於等到今天了!”
一百五十斤鐵水,加上坩堝差不多有兩百三十斤。
蘇塵取下手套,問向熔爐旁的張望,“張廠長,可以開工了麼?”
張望放下坩堝勺,拱手答道:“回侯爺,鐵汁火候已夠,隻等侯爺與兩位殿下到來!”
“好,那就請各位師傅動手吧!”蘇塵四人立即散開。
坩堝加上裡麵的鐵水不過兩百來斤,隻要是健康的成年男子,兩個人就能輕易抬起。
但鐵水太過危險,一般不允許人工抬。
今天澆鑄方式不同,地坑離灶台不足三米距離。
發電機外殼隻有六十斤,無需借助任何吊裝設備,直接從坩堝舀出鐵水接力澆灌。
隻需三勺鐵水就能灌滿。
坩堝傾倒主要針對大型鑄件,防止鐵水冷熱不均產生隔縫,隻能一次灌澆到底。
地坑有兩個喇叭澆鑄口,張望和孫師傅各持一勺,其他人皆遠遠離開澆灌場地。
張望和孫師傅交換眼神,同時動手舀出一勺鐵水。
接力澆灌鑄件時有規定,不準走回頭路。
即便勺中鐵水灌注完,也要向前走五步再向側旁轉身。
整個澆鑄過程不到三分鐘,第三勺鐵水倒完,從模具中溢出一點點。
一勺鐵水約二十一斤。
地坑澆鑄完,另外幾名工匠接著澆鑄發電機底座。
澆鑄底座很簡單,隻是一個鐵架形狀的平麵陶土槽,預留好螺絲孔灌滿鐵水即可。
張望來到蘇塵跟前,拱手微笑提醒道:“侯爺,隻需等待兩刻鐘便可起模!”
“哈哈哈,好!”
蘇塵直到此時,也沒弄明白失蠟工藝,想不通拆模後如何呈現想要機殼效果。
以前鑄造火炮時一看就明白,很容易想象出拆模後的樣子。
失蠟法完全看不懂。
漆作工匠開始調配發電機外殼塗漆了,蘇塵選定灰白漆色,就要在生漆中添加熟石灰和少量炭粉。
樹種季節不同,漆樹汁液也不同。
生漆原漆有兩種顏色,黑褐色和紫褐色。
秦嶺生漆剛采收時呈現透明淡黃色,氧化後變為紫褐色。
漆作匠人可根據需要,添加不同植物顏料或礦物改變顏色。
發電機底座鐵架用去三勺半鐵水,剩下的鐵水澆鑄了五把規格不同死口板手,兩張三毫米厚鋼坯。
坩堝剩餘鐵水無法舀出,隻能等它自然冷卻凝固成鐵塊。
半小時很快過去,蘇塵期待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