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此情此景,諸公有何感想?”
由北向南單排夜市走到頭。
李世民與四位大臣站街道儘頭的路燈下,麵向人頭攢動一派熱鬨景象的夜市。
各種買賣吆喝聲,不絕於耳。
幾名侍衛背對五人,形成一個保護圈,防止行人靠近聽到李世民與大臣的談話。
夜市另一排由南向北,兩端經營吃食,中間多數為日常用品和工具。
目前,夜市還沒有經營娛樂項目的攤販。
蘇塵拉著小兕子,在一個售賣草帽麻鞋的攤位前……費儘口舌討價還價。
今天白天忘了派人出宮買麻線鞋。
店家是一名四十來歲男子,開價四文一雙,比蘇塵了解的價格要貴上一文錢。
長孫皇後、蘇妍、長樂公主、錦兒在相隔兩個攤位的,一家售賣挎包夜市攤觀摩仿製品。
李承乾吩咐六名侍衛,時刻關注長孫皇後四人,以及李治和李慎防止走散。
“啟稟……”房玄齡拱手作揖被李世民托住,“回李掌櫃問話,房某與幾位同僚來此不下五回,夜市吃食多達二十餘種!”
“開春不久,夜市興起兩攤金銀豆、蜜汁花生仁小吃!”
“由此可見,京畿轄縣百姓倉癝日漸充盈,關中糧食再無荒困之局!”
“此乃百姓安居樂業之象!”
房玄齡口中的金銀豆是爆米花,蜜汁花生仁則是江南蜂蜜入料,還有白糖炒化包裹的霜糖花生仁。
夜市爆米花傳自武德茶樓,霜糖花生屬於百姓自創。
玉米、花生產量雖不及紅薯土豆,但留種卻極為方便。
玉米收獲時一株多數能結兩棒,除了一粒種子,其他全是收成。
如今河東、河西、江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皆有種植。
花生亦是如此,推廣很順利,最要歸功於兩種作物易貯藏和運輸。
反倒是葵花籽目前隻有長安地區少量種植,蘇塵認為零食可以慢慢推廣。
葵花籽榨油,遠不及花生!
大唐當前農業生產條件落後,不利於開荒新地種植無關緊要作物。
現有土地需要休養生息,不可揮霍無度輪種,否則良地亦有可能變成廢土。
“玄齡之言在理,哈哈哈!”李世民頻頻點頭。
房玄齡的話語勾起了他的食欲,蜜汁花生仁值得一試。
“諸位,可曾知曉‘經濟作物’指哪般?”
上個月,朝廷商議是否對紅薯、土豆、玉米、花生等新作物征租稅,李世民當時以‘容後再議’搪塞。
之後與蘇塵提及此事時,蘇塵說了一句:
百姓沒有增加田地,哪有增收地租的道理。
蘇塵的想法與李世民父子,不謀而合!
並且單獨對李承乾提起經濟作物的概念,順帶提到調稅征收的絹、綿、麻。
絹就是百姓家中養蠶抽絲,以平紋織法織成絲織品。
綿則是蠶絲製成絮狀物。
麻,有粗麻和葛麻之分。
按照現現攤丁入畝均田製,每丁二十五畝口分田,八畝永業田。
每丁每年納租粟二石。
調稅隨鄉土而出,如江南道多養蠶以絹綿為主,每年繳納絹兩丈,綿三兩。
不產綿的州縣,則納布兩丈五尺,麻三斤。
在蘇塵眼裡,這些應該都是經濟作物朝廷不應額外征稅,應該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逐步取消調稅。
此類大刀闊斧的改革,蘇塵不敢貿然開口。
既然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長孫無忌思索幾許,拱手作答:“經濟作物……臣以為大抵是指,百姓田地產出與市交易換取錢財之類的作物!”
“且,經濟作物的產生與種植,不影響糧食的生產!”
房杜魏三人拱手附和,“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