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哈哈大笑,摸了摸重孫女的頭:“對,咱們家的鐵骨頭,又硬又強!”
曉蘭端出洗好的水果,對周子軒的妻子說:“還是你們有福氣,趕上了好時候。當年你爸和周勝,為了廠子,沒日沒夜地乾,我們這些家屬,心裡也跟著揪著。”
周子軒的妻子笑著說:“媽,現在好了,廠子越來越自動化,爸也能多回家陪陪我們了。而且子軒說,他們現在搞的綠色鋼鐵,對環境也好,以後囡囡長大,天更藍水更清。”
夕陽下,大院裡的老槐樹投下斑駁的影子。周勝望著眼前其樂融融的景象,又看看遠處軋鋼廠高聳的煙囪如今已成為清潔能源的標誌),心裡充滿了安寧。他知道,周家的故事,軋鋼廠的故事,會像這棵老槐樹一樣,枝繁葉茂,代代相傳。
周子軒陪著爺爺說話,聽他講當年如何帶著工人啃乾糧搶工期,如何在改革浪潮中力排眾議搞技術革新。那些過往的艱辛與榮耀,在周勝平緩的敘述中,變得鮮活而生動。
“子軒,”周勝忽然握住他的手,“爺爺老了,廠子以後就靠你們了。記住,鋼鐵是國之重器,咱們乾的是頂天立地的事業,不能偷奸耍滑,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國家。”
周子軒重重地點頭:“爺爺,我記住了。”
夜色漸濃,大院裡的燈一盞盞亮起來。周陽的車緩緩駛入,他剛從外地出差回來,臉上帶著疲憊,卻難掩眼中的光彩。車停穩後,他快步走到周勝麵前:“爸,我回來了。”
周勝看著兩個兒子,一個沉穩老練,一個朝氣蓬勃,嘴角的笑容愈發深沉。他知道,屬於周家的鋼鐵傳奇,還在繼續書寫;而大院裡的溫情與奮鬥,也將伴著爐火的光芒,永遠流傳下去。
周陽與日本新日鐵合作的越南環保型鋼廠項目,在湄公河畔正式破土動工。周子軒作為技術負責人,常駐越南工地。初到異國,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濕熱的氣候都給團隊帶來了挑戰。
新日鐵派來的技術代表佐藤是個典型的日本匠人,做事嚴謹到近乎刻板。第一次碰頭會,他就因為周子軒團隊提交的施工進度表“不夠精確”,當場要求返工,用標準的東京腔強調:“周桑,我們的工程誤差必須控製在0.1毫米以內,這是新日鐵的傳統。”
周子軒沒有辯解,而是帶著佐藤去了施工現場。他指著正在吊裝的氫氣管廊支架說:“佐藤先生,您看我們的工人,雖然沒有用那麼多精密儀器,但他們憑借經驗和‘鋼鐵大腦’係統的輔助,能把每一個焊點的偏差控製在0.2毫米。而且,我們的施工效率是新日鐵同等項目的1.5倍。”
佐藤半信半疑地用激光測距儀測量了幾個焊點,數據顯示偏差果然在0.2毫米左右。他沉默了片刻,對周子軒說:“周桑,我承認你們的方法很高效,但精度還需提高。”
接下來的日子裡,周子軒和佐藤成了“冤家”,卻也在碰撞中擦出了火花。周子軒從佐藤那裡學到了極致的精細化管理,比如如何通過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管理讓施工現場一塵不染;佐藤則被中國團隊的靈活性和創新力打動,尤其是“鋼鐵大腦”係統對複雜工況的快速響應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次台風過境前,“鋼鐵大腦”係統提前48小時預警,自動調整了原料堆場的防雨措施,並優化了生產計劃。佐藤看著係統自動生成的應對方案,由衷地說:“周桑,你們的‘鋼鐵大腦’,比我們的人工調度更可靠。”
項目進展到關鍵的熱試階段,一台核心的氫氣壓縮機突然出現異響。佐藤主張按照新日鐵的流程,停機檢修至少需要三天。周子軒卻根據“鋼鐵大腦”的實時數據和自己在國內積累的經驗,判斷是潤滑油的粘度不適應越南的高溫環境,隻需更換特種潤滑油即可。
“佐藤先生,相信我,”周子軒語氣堅定,“給我兩個小時,我能解決問題。”
他帶著團隊,在壓縮機旁搭起臨時工作間,爭分奪秒地更換潤滑油、調整密封件。兩個小時後,壓縮機重新啟動,異響消失,各項參數恢複正常。佐藤看著監控屏幕上平穩的曲線,對周子軒豎起了大拇指:“周桑,你是對的。中國速度,名不虛傳。”
一年後,越南鋼廠順利投產。投產儀式上,越南總理親自到場,稱讚這是“綠色工業的典範”。周陽和新日鐵的社長站在嶄新的廠房前,共同按下了啟動按鈕。當第一卷印有“中·日·越”三國標誌的環保鋼卷下線時,現場掌聲雷動。越南項目的成功,讓周陽在國際標準製定中的話語權更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邀請他擔任鋼鐵技術委員會的副主席,參與製定全球鋼鐵行業的綠色標準。
第一次委員會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一開始,歐洲代表就提出,要將碳足跡核算的基準年定為2015年,這對發展中國家的鋼鐵企業極為不利,因為很多企業在那之後才開始大規模進行綠色改造。
周陽立刻提出反對:“各位同仁,發展中國家的鋼鐵企業正處於轉型期,若以2015年為基準,會大大增加我們的減排壓力,甚至可能阻礙綠色技術的推廣。我建議采用動態基準,根據企業的實際改造情況逐年調整。”
他的提議遭到了歐洲代表的集體反對,他們認為這會“破壞標準的嚴肅性”。周陽不卑不亢地拿出軋鋼廠的改造數據:“這是我們廠2015年到2025年的碳減排曲線,通過技術改造,我們的碳排放強度下降了70。如果采用動態基準,既能鼓勵企業改造,又能確保標準的科學性。”
他還邀請委員會成員參觀軋鋼廠的氫冶金車間。當代表們看到乾淨整潔的車間、幾乎零排放的生產流程時,不少人改變了看法。最終,委員會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周陽提出的動態基準方案。
這次勝利,讓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標準麵前挺直了腰杆。國內多家鋼鐵巨頭紛紛找到周陽,希望能共享軋鋼廠的技術和標準經驗。周陽牽頭成立了“中國綠色鋼鐵聯盟”,將軋鋼廠的技術無償共享給聯盟成員,共同推動中國鋼鐵行業的整體升級。
企業的快速發展,讓人才梯隊建設成為周陽關注的重點。他推出了“星火計劃”,旨在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周子軒是“星火計劃”的首批學員。他不僅要在車間、技術部、市場部等多個部門輪崗,還要參加eba課程學習。周陽對他要求格外嚴格:“子軒,你是接班人,不能隻懂技術,還要學會如何帶領團隊,如何應對複雜的市場環境。”
在市場部輪崗時,周子軒遇到了一個難題:歐洲客戶對氫基鋼的信任度不高,認為“新興技術不夠成熟”。他沒有直接降價促銷,而是策劃了一場“透明工廠”活動,邀請歐洲客戶代表到軋鋼廠實地參觀。
客戶們穿上防塵服,走進氫冶金車間,親眼看到清潔的生產過程、精密的檢測設備,以及“鋼鐵大腦”係統的實時監控。一位德國客戶感慨道:“周,我參觀過全球上百家鋼廠,你們的綠色水平是最高的。”
這次活動後,歐洲的訂單量激增了30。周子軒也在市場實戰中,逐漸培養出了戰略眼光。
除了周子軒,“星火計劃”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人。來自雲南山區的苗族姑娘阿依,憑借在“鋼鐵大腦”維護中的出色表現,被選入計劃。她不僅學會了英語和編程,還能獨立帶隊完成係統升級。周陽在員工大會上表揚她:“阿依是我們‘星火計劃’的驕傲,她證明了隻要有能力,無論出身何處,都能在軋鋼廠發光發熱。”
為了讓“師徒製”的優良傳統與現代培訓體係結合,周陽還設立了“大師工作室”,邀請廠裡的技術大拿擔任導師,一對一指導年輕員工。老技師王師傅,帶出了十幾個徒弟,其中不少已經成為各部門的技術骨乾。他常說:“當年周廠長周勝)手把手教我,現在我教年輕人,這就是傳承。”
周勝的身體越來越差,但他依然關心著廠裡的事。周陽每天都會給他讀《鋼鐵行業動態》,講廠裡的新鮮事。聽到“星火計劃”培養了很多年輕人,周勝欣慰地說:“好啊,長江後浪推前浪,廠子才有希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院裡的老鄰居們,也見證著周家的變化和軋鋼廠的發展。劉大爺的孫子大學畢業後,進入了軋鋼廠的“星火計劃”;李阿姨的女兒,成了阿依團隊裡的程序員。大院裡的孩子們,從小就把周陽、周子軒當作榜樣,夢想著長大後能進入“最厲害的鋼廠”工作。
周末,周子軒帶著女兒囡囡回大院。囡囡已經上小學了,她最喜歡聽太爺爺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周勝握著重孫女的小手,慢悠悠地說:“囡囡,鋼鐵是硬的,但人心要熱。當年我們蓋廠子,全靠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囡囡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轉頭對周子軒說:“爸爸,我以後也要去鋼廠,像太爺爺和爺爺一樣,造最厲害的鋼鐵!”
周子軒笑著揉了揉女兒的頭發,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大院的故事、周家的故事、軋鋼廠的故事,都在以一種溫暖而堅韌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
這天,周陽難得有空,陪周勝在大院裡散步。夕陽下,老槐樹的影子拉得很長。周勝看著不遠處嬉戲的孩子們,對周陽說:“陽陽,爸這輩子,最驕傲的不是廠子有多大,而是你們兄弟指周陽和軋鋼廠這個‘大家庭’)都有了擔當,大院裡的人都過得好。”
周陽握住父親的手,感受著那份蒼老卻溫暖的力量:“爸,您放心,我會守住這份家業,守住這份溫情。”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軋鋼廠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周陽提出了“鋼鐵生態係統”的概念,不僅要在生產過程中減排,還要參與到下遊的回收利用中。
周子軒帶領團隊,與汽車廠商合作,建立了鋼材回收網絡。他們研發的“鋼材身份識彆係統”,能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每一卷鋼材的去向和回收情況。當一輛新能源汽車報廢時,其車身的軋鋼材料可以精準回收到指定工廠,重新冶煉成新的鋼材,實現閉環利用。
這項技術在行業內引起了轟動。特斯拉的供應鏈負責人專程來到軋鋼廠,洽談合作事宜:“周先生,貴廠的閉環回收係統,正是我們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要的。”
與此同時,周陽開始布局未來的前沿技術。他與國內頂尖的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液態金屬電池”和“金屬3d打印”的研究。周子軒則專注於人工智能在鋼鐵生產中的深度應用,試圖構建一個真正的“智慧鋼鐵生態”。
在軋鋼廠的未來科技館裡,展示著各種前沿技術的模型:用氫基鋼打印的橋梁構件、能自我修複的智能鋼材、為航天器提供的特種合金……前來參觀的孩子們,眼睛裡閃爍著好奇與向往的光芒。
周勝已經很少去廠裡了,但他會讓周陽把科技館的照片帶回來給他看。看著那些充滿未來感的圖片,他總是笑著說:“真好,比我當年想的,還要好。”
大院的老人們,也時常聚在一起,談論著軋鋼廠的新變化。他們或許不懂那些複雜的技術名詞,但他們知道,周家的鋼廠,一直在為國家、為社會做著有意義的事。
又是一個周末,周子軒帶著囡囡在大院裡玩耍。囡囡拿著一個鋼鐵模型,跑過來問周陽:“爸爸,我們的鋼廠以後能造宇宙飛船嗎?”
周陽抱起女兒,指向遠處軋鋼廠的方向,那裡的煙囪正緩緩排放著水蒸氣經過處理的清潔氣體),在夕陽下形成一道淡淡的彩虹。他笑著說:“會的,囡囡,隻要我們一直努力,鋼鐵能帶你去任何地方。”
周家三代人的故事,如同這奔流不息的鋼鐵,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鍛造、升華。從周勝的艱苦創業,到周陽的創新轉型,再到周子軒的智能未來,他們用熱血與智慧,詮釋著“鋼鐵報國”的初心與擔當。而大院裡的溫情與傳承,也如同鋼鐵的底色,曆經時光打磨,愈發厚重而溫暖。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隻要這份精神在,周家的傳奇,軋鋼廠的輝煌,就永遠不會落幕。
喜歡四合院:開局一把槍,禽獸全發慌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一把槍,禽獸全發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