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儒林外史與千叟晏_曆史追光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追光者 > 第175章 儒林外史與千叟晏

第175章 儒林外史與千叟晏(1 / 1)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溫州。清代小說家。

吳敬梓出生在一個科舉世家。遠祖吳聰是明永樂年間驍騎尉,封邑六合;高祖吳沛以博學聞名,詩書享譽東南;曾祖吳國對是探花出身,官至提督順天學政,同輩中有四進士;祖父吳旦是進士出身,曾官至州同知。到父親吳霖起這一輩,家道逐漸中落,僅官拜贛榆縣教諭。作為家中獨子,吳敬梓自幼被寄予厚望,父親按輩分為其取乳名“學栻”,後又根據《詩經》“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之意,為其更名為“敬梓”。

吳敬梓在父親的嚴格約束下,多讀四書五經,常習八股文章。13歲喪母之後,個人誌趣開始向習讀雜書轉移,為日後的小說詞賦創作奠定了基礎。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吳敬梓隨父到江蘇贛榆,在此期間積極研習八股文章與詩歌創作。約十六七歲時,他奉父命回到全椒與姑父陶欽李之女成婚,婚後曾留居嶽父家繼續學業。

吳敬梓在科場經曆了諸多挫折。23歲入官學後,本想考取功名,但遭遇家族遺產爭奪風波,父親辭官病逝、妻子離世以及科場失意等一係列打擊後,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

雍正十一年(1733年),33歲的吳敬梓變賣祖產後,攜家人遷往南京。此後,他雖結識了不少文人學者,但時常因離家、對功名失望以及一事無成感到苦悶和懊悔。此後他過起了類似紈絝子弟的生活,常年沉湎於歌舞聲色之中,並且出手闊綽地施財於人,以至於後來不得不靠變賣祖產來維係生計。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眾多詩詞文賦,最著名的是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小說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一以貫之的情節,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這些故事展現了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書中人物眾多,熙熙攘攘。

開篇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書的主旨,他出身田家,精通經史上的學問,卻安於貧賤,以賣畫為生,不與權貴交往。之後的故事中,有周進皓首窮經,窮困潦倒,在貢院受刺激過度而撞牆。

範進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後來中舉後卻喜極而瘋。嚴監生是個花錢捐來的監生,臨死前因燈中有兩株燈草而不肯斷氣等情節。還有眾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貪官汙吏、八股迷、假名士等,他們或唯利是圖、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內心卑汙,或故弄玄虛、欺世盜名。

揭露了科舉製度對讀書人的毒害,使他們思想僵化、靈魂扭曲,為了功名富貴不擇手段。範進、周進等人為科舉耗費了大半生,除了八股文之外一無所知,一旦考中便醜態百出。

書中對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製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等社會醜惡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批判。嚴貢生強占他人財物、吹噓自己“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卻被小廝揭穿其欺詐無賴的行徑。

作者通過塑造一些正麵人物,如杜少卿、虞育德等,寄托了自己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這些人物輕視禮教,反對歧視婦女,反對納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或者樂善好施,以仁義為本,希望通過道德的力量來改變社會。

它是短篇藝術與長篇藝術相結合的作品。每個故事相對獨立,通過精確的白描,生動地刻畫了虛偽和貪婪。以不和諧的人和事進行扭曲而又鋒利的諷刺。

人物形象塑造以真實為最高原則,按照人物所處的特定情景進行描寫,使人物性格豐富多樣,處於流動發展狀態,而非臉譜化。如匡超人從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逐漸變成一個忘恩負義、追名逐利的人。

《儒林外史》不僅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也為我們了解封建社會的科舉製度和社會風貌了生動的素材。

他還著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作品。

吳敬梓尊崇儒學,反對釋道,主張施行禮治仁政,這在《儒林外史》和他轉賣祖宅複修先賢祠等行為中有所體現。他追慕魏晉風度,效法魏晉六朝文士放達任誕、慎重交遊、憤世嫉俗的思想情操,主張反對士人中的偽道學、稱頌不慕權貴的隱逸人物、鞭笞庸俗惡濁的社會風氣。

乾隆元年(1736年),吳敬梓受舉薦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但因病未能成行,此後再也無意科場功名。晚年生活困頓,靠賣文和朋友接濟度日。

乾隆十九年(1754年),吳敬梓客死揚州,卒年54歲,而後歸葬南京。

《儒林外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儒林畫卷,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追求與掙紮。而千叟宴則是清朝康熙、乾隆時期的盛大宴會,它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長壽老人,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對老人的敬重。這一宴,不僅是一場美食的盛宴,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見證了清朝的輝煌與繁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千叟宴是清朝時期規模宏大的皇家宴會,從康熙到乾隆曆經兩朝,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和獨特的文化價值。

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在其六十大壽之際,為了慶祝壽辰,同時展現對天下老人的敬重與關懷,彰顯自己的仁德和對百姓的關愛,決定舉辦千叟宴。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召集了北京和直隸的漢族現任和退休官員、紳士及庶民中年齡65歲以上者共4240人,其中90歲以上者33人,80歲以上者538人,70歲以上者1823人,65歲以上者1846人。

宴會在暢春園舉行,場麵極為壯觀。康熙皇帝親自為老人們賜酒,還分賜食品,命皇子、皇孫、宗室子弟等為老人們執爵敬酒,以示敬重。老人們則向康熙皇帝祝壽,表達對皇帝的感恩之情。此次千叟宴不僅體現了康熙皇帝的仁德,也展示了清朝在康熙統治下的繁榮昌盛。

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年,他對祖父康熙皇帝極為敬仰,效仿康熙舉辦千叟宴,一方麵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慶祝自己的統治成就;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傳承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凝聚人心,鞏固統治。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75歲。乾清宮內熱鬨非凡,一場盛大的千叟宴在此舉行。

為了此次宴會,宮廷進行了精心籌備。修繕宮門、增添大量炊具食具飲具,還增雇夫役。最初計劃邀請101novel.com00人,後因實際報到人數眾多,放寬了年齡界限。

當日,乾清宮內共列筵席八百桌。自宗室王貝勒以下,內外文武大臣官員、致仕大臣官員、受封文武官階過60者約3000餘人參加。既有皇親國戚、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

75歲的乾隆帝身著盛裝出席。親賜飲酒。接著,命皇子、皇孫、皇曾孫在殿內依次敬酒。彙聚了各種珍饈美味,以彰顯皇家的尊貴與奢華。

乾隆帝對眾人進行賞賜,包括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其中,乾隆皇帝和紀曉嵐還為當時一位141歲的長壽老人郭鐘嶽作了一副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上聯中“花甲”指60歲,“重開”即兩個60歲,“三七”是21歲,60x2+7x3141(歲);下聯“古稀”指70歲,“雙慶”即兩個70歲,“一度春秋”是1歲,70x2+1141(歲),堪稱絕對

在座的老人們當中不少飽學鴻儒,也當眾吟詩聯句,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被史官記錄入史。

根據一些史料研究分析,這是一次耗資巨大的宴會。據保守估計每次千叟宴的花銷都要幾百萬兩銀子。當時清政府的財稅也就幾千萬兩。

已成為太上皇,86歲的乾隆皇帝在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舉辦了乾隆皇帝的第二次千叟宴。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辦。

參與人員年齡比第一次千叟宴提高,70歲以上才能參加。因為此時乾隆已成為太上皇,自身已是86歲高齡,與70歲的老人年齡差距相對較小,這樣的調整使得參與人員的年齡層次與宴會主題更契合。

第一次千叟宴在乾清宮設宴,列席800多桌,參與人數達到3000多人;第二次千叟宴列名參席者3056人,列名邀賞者還有5000人,總計達到8000奪人,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千叟宴。

席位布置上,王、貝勒、貝子、公、台吉、一二品大臣在殿內,外國使臣在殿廊下,三品官員在丹陛甬路旁,四品以下官員在丹墀左右,拜唐阿、護軍、馬甲、兵、民、匠役等在寧壽門外,場麵更為宏大、莊重。

這次千叟宴結束後,太上皇及皇帝還宮,管宴大臣分彆頒發皇家賜予的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練、貂皮、文玩、銀牌等各不相同的賜物。並且賞給106歲的老民熊國沛、100歲老民邱成龍六品頂戴,賞90歲以上百歲以下老民兵丁等七品頂戴。

乾隆六十年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嘉慶,這是一個重要的曆史事件。舉辦第二次千叟宴可以作為禪讓大典的慶祝活動之一,還給老人祝付銀兩,從70歲到90歲以上,每長五歲為一個檔次,分彆各賞10兩、15兩、101novel.com兩、25兩、30兩養老銀牌一麵,憑此信物可在其所在地衙門支取養老費用。

千叟宴從康熙到乾隆時期的延續,不僅是一種皇家宴會的傳承,更是清朝統治者展示仁德、凝聚人心、鞏固統治的重要手段。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老敬老的美德,也成為了清朝曆史上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喜歡曆史追光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追光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都市特警 隻想安靜種個田,全員逼我當大佬 禁欲鬼怪大佬的天才小甜心 手術刀在手,王爺跟我走 我在玄幻世界隻手遮天 嫡女她帶崽殺瘋了,王爺忙遞刀 全家忘恩負義,重生我掛帥回朝 負熵 西遊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西遊:夭壽啦!這個孫悟空穩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