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
傍晚時分,霞光將海麵映得微紅,一浪接一浪地湧上岸,拍打著礁石。
李二寶將車停在一處臨海的緩坡邊,車尾正對著落日,整個視野開闊無礙。
他沒急著離開,車窗半開,晚風灌入,帶著海腥與熱帶草木混雜的氣息。
他從副駕駛位置拿出隨身平板,點開搜索引擎,在輸入框裡敲下那三個字——
“林慎初”。
清音寺功德碑上,那塊最新刻下的“高香碑位”捐贈人。
他沒有過於把精力放在已經在發酵的輿論上,而是開始尋找這個人的信息。
不為發生過的事情焦慮,不為做過的決定糾結。
是李二寶在進入監獄之前,就習慣的性格。
短短數秒,搜索結果跳了出來。
第一頁隻有寥寥數條,大多是一些官媒會議記錄、政務報表,信息乾淨到不正常。
他稍稍皺眉,繼續翻頁,卻在第六條結果中看到了一個不起眼的標題。
【十年前新聞稿:林慎初出席東南沿海四國聯合打擊跨境毒梟協調會】
他點開,頁麵加載緩慢,像是檔案館裡挖出的舊資料。
內容不長,隻寫了一句關鍵描述:
“林慎初,曾以非編身份擔任曼國西線特彆協調辦顧問,為期兩年,後轉入曼國情報通道處理組,現無固定公開職務。”
再往下,是一張略微模糊的會議合影。
照片中,林慎初站在偏後排,一襲素色中山裝,眉目寡淡,頭發花白,像個普通退休公務員,唯獨那眼神冷靜得像刀。
李二寶輕輕吐出一口氣,又繼續查下去。
很快,他調出一個翻譯過的“境內通商企業備案名錄”。
這一份資料通常不會被媒體引用,但在某一頁,他再次看到了“林慎初”的名字。
“林慎初,現任曼國清市產業走廊協調會特彆事務聯絡人,具有外交信號豁免權限。”
他眼神一斂,指尖在屏幕上一頓——
“外交信號豁免權限”,是曼國國內閣係統才有的權力,意味著此人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直接出入多個政務中樞。
甚至包括曼國內閣府、王家對外基金會、國家邊境軍情協調處。
他繼續搜索。
第三條隱藏得更深。
一個早已停運的“華泰邊界危機聯合機製”文檔提及:
“協調代表林慎初,為曼國南線特區與聯合經濟走廊高危事務常駐代表,具跨部門調動、邊防豁免、文書免簽等特例。”
李二寶坐在車裡,手指在屏幕上輕點,眸色一點點深了下去。
這不是一個普通人物。
而且,是個很危險的人物。
他不僅是政界、商界的“聯絡中樞”,更像是整個曼國“政黑灰”三線融合區域的協調者。
更準確的說法是,他不在體製內,卻能調動體製資源;
他不見於公開,卻可穿行政商之間無人阻攔。
關鍵是,他並非公開任職人員,連最基礎的履曆都不完整,隻有在舊的軍情或區域協調記錄中才能偶爾看到“林慎初”這個名字。
李二寶將平板放回副駕駛,靠著椅背,半晌不語。
李二寶靠在座椅上,目光落在漸暗的天邊,腦子卻沒停。
四國聯合行動。
那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執法互助”,而是實打實的“邊境戰線協調”,牽涉軍情、人道、跨境特權、人身處理權限等灰色條約條款。能參與其中的,不是部級高官,就是特許通道的“影子節點”。
可林慎初,竟以“非編身份”列席其中,且不是一次。
一沒有軍銜,二沒有黨務背景,三無實際掛職,卻能以顧問、協調員身份出現在這種極限碰撞地帶——
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