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進山之路之古鹽道往事(15)_江漢朝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江漢朝宗 > 第140章 進山之路之古鹽道往事(15)

第140章 進山之路之古鹽道往事(15)(1 / 1)

老婦人及小姐薛子嫣其實早已吃飽,但客人依然在席間和當家人推杯換盞,她們也不便擅自離去,隻得麵帶倦色地在一旁作陪。

三老似乎有說不儘的話,這麼多年來,他以及他的先輩們一直有著許多的安排與打算,但一直都未曾真正地實施過。

一來先祖薛剛當年離開時有令在先,沒有他親署的命令隻能堅守原地,斷不允許離開此地;二來他們確實也做過許多的探索,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出山路徑。

當他從你高祖姥爺那裡得知自己的先祖薛剛雖然當年確實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他早就與他所侍奉的唐中宗李顯以及他們引以為傲的大唐盛世一起,灰飛煙滅,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了。

山外的世界早就風雲變幻、朝代更替了,而且現在已然是什麼中華民國了。

三老就決定,是時候悖棄先祖當年的那道命令了,不能再固守在這彈丸之地了,他們必須與時俱進。

他認為自己這樣決定是正確的。

三老從先祖留下的諸多書籍中曾經讀到過一本硬黃紙摹寫的《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那書中有一句話讓他記憶猶新“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如若一如既往封山鎖關,隻會讓這曾經的十七營、現如今的蓮花坪自取滅亡。

他對你高祖姥爺羞於啟齒的是,由於多年來的近親通婚,族中的出生率逐漸降低,而且天生殘疾的畸形兒以及生來就是癡傻的智障兒每代都有,越來越多。

一千多人的村子,這類人占到了十分之一以上。

這些殘障人士雖然不能勞動,甚至連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都困難,但卻都是他們的親生骨肉。

蓮花坪每家每戶都有這麼一個甚至幾個棄之不能養之吃力的“累贅”。

為了不影響村中其它正常人的日常生活與勞動,村裡在很早以前就在異地成立了養濟院,將這些殘障、智障人士集中起來,由專人進行看管照顧。

這是困擾三老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其次是,由於長期禁錮在這麼一個彈丸之地導致了村民們的多種心理問題。

村中是有書院的,適齡兒童必須到書院學習,從四五歲開始,直至十四歲能夠參加社會勞動為止,無論男女,均要在書院免費攻讀十年,而後再根據綜合考核以及各自的稟賦分配相對應的工作。

先祖薛剛當年離開神農架時,把他帥子營裡從廬陵王府搬去的許多書籍又都搬到了十七營,並且還留下了好幾個年紀稍大不便長途奔襲的博識老先生,吩咐十七營駐紮的官兵,務必時代保持耕讀習慣。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他是如是說的。

一千多年來,除了原有書籍,村中一些博學的人士也留下了數目不菲的手寫書稿。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書中也有讓人不安分的東西。

幾乎所有的蓮花坪村民們都從書院和書本裡知道,泱泱華夏,源遠流長,地大物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可是他們卻隻能世代蝸居在此彈丸之地,如井底之蛙,偏安一隅。

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絲莫名的愁緒像瘟疫一般漫延在整個村子裡,縈繞在每位村民的心間。

這種愁緒包括了焦慮、精神緊張、孤獨感和壓抑感和一些說不出來的感受。

因為與外界的聯係被阻斷上千年,缺少了社會支持係統,直接導致村民們的焦慮,而且,禁錮時間越久,焦慮水平也會隨著持續上升。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村民們繼續困守在蓮花坪村的話,那種焦慮和壓抑甚至可能會使一部分精神脆弱的村民們,產生瀕臨死亡的恐懼感而變得抓狂。

近幾百年來,村裡普遍流行隨時都會爆發的精神分裂症,充分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久而久之,這個隻有一千多人的村子裡,竟然累計出現了幾十個精神問題患者,男女老少均有,而且無一康複。

這些精神癲狂的人比肢體殘障人士更加難以管理。

他們不受大腦控製地在村子裡東跑西竄,胡言亂語,舉止荒誕,令人匪夷所思。

但一旦被抓住,當他們平靜下來時,他們似乎又馬恢複了正常,斷不會承認自己的腦子壞掉了;可過一段時間後又會像原來一樣神叨叨的,反反複複。

三老不得不又專門設置場所、派專職人員來進行管理照護。

除去殘障、智障人士和精神病人,再將村裡的老人、兒童以及體弱多病的人去掉,村裡能夠參加勞動與戰鬥的人,屈指可數了。

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的話,不用山外來人的侵略,也不用原始森林裡的野人及豺狼虎豹的偷襲,村子自己就會走向滅亡。

當所有的問題症結都堆積在三老的案幾之上時,他們分析來分析去,隻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必須要想儘一切辦法走出山去,與廣袤的外界融合!

誰知道,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你高祖姥爺時,你高祖姥爺先是潑了他一盆冷水,讓他不要過於激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而後才建議他使用一個循序漸進的可行性方案。

你高祖姥爺在祠堂喝茶時對三老說,可以先從與山外通商開始。

他的建議是,讓三老從蓮花坪村裡先挑選出幾位精明能乾的年輕人,和他一起先行攜帶一部分蓮花坪村的特產及山貨樣品,去神農架的集市上去打聽行情、尋找買主,達成訂貨意向後,再第一時間派人回村告知,由村裡組織大量村民,將大宗貨物運輸至神農架,再將山外的一些新鮮物件運回蓮花坪。

蓮花坪方圓幾百公裡之內全部都是密匝匝的原始森林,林特產品極為豐富;村中采用的又是集體勞動集體分配的方式,則非常有利於集中采摘、製作和晾曬以及後期的運輸。

對外發展商貿,最大的問題就是運輸問題。

因為按照你高祖姥爺他們當初誤打誤撞進入蓮花坪的那條路走出山去的話,不僅艱難陡峭,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根本不適合貨物的運輸。

而且那條路路程遙遠,需要大半個月才能抵達神農架幾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如大九湖、三道溝以及陽日灣。

如果這樣的話,一是舟車勞頓,成本陡增;二是山貨基本上都是一日一行情,價格起伏不定,運輸時間過長就沒有辦法把握最佳時機在價格最高的時候拋出去。

因此,發展對外商貿之前,探路依然是首要任務。

喜歡江漢朝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江漢朝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夫人她隻是去殺人,又不是出軌 八零通14年,從撿垃圾發家 告白指令請簽收 賽博:反派女高,在線被通緝 我的味道我作主 混沌幻靈珠:我執斧辟命 末日遊戲:我左手複製右手空間! 時燼:異獸囚籠 穿越星際:太後娘娘氪金養崽記事 網遊:我啟動了眾生平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