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咱們再議其他事情也不遲!
今日白天,全體人員暫且在此休整,待天一擦黑,我們便開始轉移!
眾人聽得楊老大如此一說,均無異議,各自回去休整準備當晚的突圍去了。
你高祖楊崇武本以為這樣安排應該很妥當了,便也靠在洞壁上小憩起來。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
原來,你高祖楊崇武的隊伍中有個叫張興的兄弟,原本也是從外地逃荒進神農架的。
多年前,他孤身一人逃荒來到了神農架。
剛開始時,他無依無靠,居無定所。
迫於生計,他成了一個樵夫和賣炭翁,靠進山打柴或燒些銀炭、白炭在紅舉的三道街上賣了糊口飯吃。
機緣巧合的是,王大牙到了三道街後因為家中買柴買炭時認識了張興。
王大牙見他委實可憐,便在每次買柴時有意多付些錢,並在生活上給他一些接濟,偶爾會給點吃的穿的給他。
這個小夥子倒也知道報恩,隔三差五地跑過來幫王大牙家挑挑水、劈劈柴啥的,有什麼重活也總是能夠隨叫隨到,從不計報酬,給他一碗飯吃就行。
王大牙那時需要隔三差五地向你高祖楊崇武駐紮的深山老林裡傳遞最新消息,但因為自己從小在平原長大,以前也沒有做過什麼苦力活,所以每次爬山路去送信時總是很吃力很辛苦。
加上他對外相稱自己是一個算命先生,而算命的老是有事無事地往了無人煙的深山老林裡跑,讓彆人見到了也會容易產生懷疑。
時間久了,王大牙覺得張興這個小夥子看著忠厚老實,年輕力壯又很機靈,孤身一人無牽無掛的,而作為一個砍柴燒炭的賣炭翁,進山出山也很正常,若是能拉他入夥,讓他擔負起山上山下的通訊工作,是再也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於是王大牙便瞅機會向你高祖楊崇武提及了這個人和他的想法。
你高祖楊崇武起初是不太同意的。
原因是對這個突然就冒出來的張興知人知麵不知心,還不夠知根知底。
他究竟是哪裡人?到神農架以前到底是乾什麼的?為什麼會到這裡來?以前又乾過一些什麼事情等等。
王大牙拍著胸脯向你高祖保證,說張興這個人他有把握,人品絕對沒有問題,出了什麼差錯由他負全責。
你高祖楊崇武見王大牙如此堅持如此肯定,想必也錯不了,就勉強同意了。
在陽日彎的這趟大買賣中,張興是有功的。
憑著他常年打柴對山形地勢的熟悉,弟兄們才沒有多走一步冤枉路。
上百人的隊伍,下山時無一人知曉,撤退時,又是瞬間消失,神不知鬼不覺的,這都有賴於張興路帶得好。
官兵開始封山圍剿後,也是靠著張興和幾個當過老獵戶的兄弟對深山老林的熟悉,隊伍才一次次從官兵的眼皮底下悄無聲息地逃脫。
當隊伍退到將軍寨後,張興也是被派到山下探路的幾個人中的一員。
誰知這張興瞞著你高祖楊崇武和王大牙,仗著藝高人膽大,擅作主張,愣是從清軍的包圍圈中悄然無息地穿了出去,悄悄地潛回了三道街。
究竟是什麼讓張興甘冒生命之危險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原來這張興本不是“流民”,或者說,是和其他“流民”不一樣的“流民”。
張興本是襄陽人士,於襄陽郊野漢江之畔一處高台上尚有土房三間。
父母、兄弟姐妹均還健在。
在老家的房前屋後,父母帶著他們開墾了幾畝貧瘠的坡地,種得一些小麥苞米紅薯土豆之類的作物。
屋後還用樹枝和竹子圈出一塊空地,養得一些豬狗雞鴨。
張家雖不至於很富有,但忙時耕地播種,閒時在江中布網捕魚,悠悠幾十年,一直能勉強做到自給自足,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背井離鄉逃荒去做“流民”。
這張興雖然是張家的幺兒,但畢竟是貧苦農民家的兒子,所以就沒有被嬌慣到哪裡去,也沒有得到過什麼優待,和兩個哥哥一樣不曾念過書,從小就和大人們一起種地砍柴割草打漁,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
直到張興十五歲的那一年,張家的這種安寧終於被打破了。
連續幾年的旱災後,竟然接踵而來了一場幾十年不遇的連日大雨直接就導致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水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住在沼澤低窪處的大批農民頃刻間被衝垮了屋舍,衝走了糧食和家畜,也失去了土地
一時間,原本無人問津的野藕、野菱角、河蚌、螺螄等隻要是能夠裹腹的東西都被饑餓的災民們很快地一掃而空了。
四野一片狼藉,到處彌漫著動物甚至是被洪水裹挾而來的人類屍體的惡臭……
當時民間傳唱的《荒年歌》真實地描述了那場大水災之後洪泛區人們的生活狀態。
“……天災人禍連年有,受災受難。甲戌年旱曬裂土,秋田乾的穀不收;磨破屁股車破手,一年辛苦付水流,錢糧國課逼得緊,地主上門催佃租;篦子蓖了梳子梳,刀剮水洗光骨頭。旱災磨得人半死,乙亥水災添新愁;鐘祥倒了獅子口,劈頭淹了古城樓;大小灣子人煙稠,一夜衝的光光溜。田地屋宇被衝毀,箱子櫃子順水流;家神祖宗翻跟頭,廟裡菩薩打鼓泅;鴨雀老鴉滿天叫,毒蛇出洞樹上揪;水裡死屍手拉手,魚占鳥巢逐人肉……”
張興一家住在岸邊的高台之上,在這場水災中幸免於難。
可是,和他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玩耍一起放牛一起捕魚捉蝦的胡娟兒一家就慘了!
突如其來的洪水衝毀了她家的茅草屋和全家人用以謀生的一片藕塘,還吞噬了她爺爺奶奶兩條人命。
父母帶著她和弟弟,揪住一棵兀立在洪水中的高大的百年老榆樹,隨著洪水的漲跌在樹上上下騰挪,一直上到樹尖,才幸免於難,撿回幾條人命。
可洪水退去後,她們除了身上被洪水衝刷、樹枝撕掛的破破爛爛的衣裳,什麼都沒有了。
大水退卻後,獨免於難的張興家門口彙聚了越來越多的災民,其中就包括荷花一家人。
張興的父親也同情這些和自己一樣命運多舛的鄉鄰們,他把家裡能吃的東西幾乎毫無保留地都拿出來了,熬成了稀溜溜能找出人影兒的稀粥,送給這些個過去的鄉親們吃……
正在他發愁自己一家人很快也會沒有再可以下鍋的糧食時,彙聚的災民竟在一夜之間全部散去離開了!
和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他那已經長成大小夥子的十五歲的幺兒子張興。
喜歡江漢朝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江漢朝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