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大唐的長江以南出現了十分奇怪的一幕:
民間大量存儲白銀,甚至連糧庫裡都塞滿了銅錢,卻僅僅隻有少量的,維持幾天口糧留存。
朝廷這一方麵每日不斷對外大量輸出白銀,但國庫的糧食儲存卻高到驚人。
甚至李二不得不臨時下令開造大量的糧倉來容納存儲,否則這些糧食就得堆到國庫外麵。
這極其特殊的一幕堪稱舉世罕有,以往曆朝曆代都是想方設法的從民間掠取糧食和布帛存入庫中。
現在卻是倒反天罡了,不等朝廷說要,民間拚了命的把糧食和布帛送去,甚至都不考慮留存應急口糧。
如今太平盛世了多年,幾乎沒人還有糧食短缺的危機感,隻是認定手中有白銀和銅錢,到哪裡都能買到糧食。
此時,李二看著那堆積如山的糧食,以及一地建了一半的倉庫,著實感慨。
“當年李密攻打洛陽時,就是靠著幾乎吃不完的糧食,差點把王世充硬生生耗死。”
“那時朕就想,如果當時我唐軍手中,也能有這麼多的糧食,平定天下的時間恐怕要縮短一半,甚至連渭水之盟都不可能有!”
“現如今……”
如果放到當年剛登基時,李二是怎麼也想不到,他有朝一日能為糧食太多而發愁。
一旁的慶修淡淡道:“糧食多總歸是好事,而且民間現在的風氣也著實病態。”
“以為存下白銀就能有買不完的東西,屬實可笑,天下才剛剛大定沒幾年,他們就把之前經曆的全都忘了。”
李二擺了擺手,“不過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對了,這段時間的白銀支出是不是不少?”
“豈止是不少!”
慶修也沒多說廢話,直接把戶部的冊子遞給李二,讓他自己看。
朝廷在剛剛發行紙幣時,有四千萬兩白銀作為準備金,同時還有黃金三百兩做後備儲蓄。
這是朝廷做的最壞的打算,如果到最後白銀真的不夠用,為了能維持住紙幣發行的信用,哪怕是把黃金也作為準備金發出去,仍然要維持住信用。
不得不說,李二對慶修的信任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他甚至此前表態,哪怕是準備金用完了,他仍然願意繼續用一部分國庫內的儲備白銀來維持紙幣信用。
並且李二也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不過慶修是絕對不可能讓最壞的事情發生的,至少他也有這個能力。
不過眼下放任民間如此兌換白銀,準備金能否挺過明年都難說。
他們發行準備金是為了給紙幣背書做信用,讓紙幣更好的流通,而不是為了把白銀全發給百姓,那可就是本末倒置了。
儘管慶修一向都是極力支持利民利國的事情,但這種情況下若是再不出對策,紙幣發行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思來想去,慶修便提議道:“白銀不可無限製下發民間,準備金雖然有四千萬兩,但一旦低於兩千萬兩,便是危險線,所以必須要阻礙民間繼續兌換白銀。”
這下反倒是李二不解,“用貞觀幣兌換白銀,不已經說好是未來幾年不可動搖的國策,現在若是朝令夕改,那貞觀幣豈不是胎死腹中?”
“並非如此。”
慶修搖頭否認,“我的意思是,讓民眾主動放棄兌換白銀,反過來囤積糧食。”
“但是這一點不可過度,應該適當刺激民間,否則過度了隻會讓他們更加不信任貨幣。”
李二隱約明白了慶修的意思,“你是說,現在民間糧食數量減少,但白銀增多,所以應當……”
李二做了一個手勢,慶修則笑著點頭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