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銘看來,這些賣衣服的阿姨繼續乾這一行,不受到其他乾涉的情況下,按照她們的收入,必定是羊城,甚至,國內最早一批的萬元戶。
在這個時代來說,萬元戶真的非常不簡單了。
萬元戶這個詞,就是在0世紀70年代末產生的。
那個年代萬元戶是個相當了得的人家。
萬元戶年代的1萬元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了。
那時候米價0.14元,肉價0.9元,走親戚送禮元左右,壓歲錢0.1元到0.元,1萬元可以買很多東西了。
並且那個年代存款有1000元的就比較少了。
工人工資一般是每個月8元左右。
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稱之為萬元戶。
曆史上,據報道,1979年末,甘省蘭城雁灘公社社員李德祥,從隊裡分了一萬元錢,社員們把他家叫作“萬元戶”、“村裡的高乾”。
不過,楊銘得知,最早萬元戶並不是來自這裡。
其中,華西村的吳仁保,在七十年代初,就偷偷地在村裡辦五金廠,當時,隻是二十人的五金廠,三年後就達到了4萬年產值,到了1978年,華西村共有資產已經達到100萬元,在銀行存款也有100萬元,人均下來也不低了。
不過,楊銘知道,這個華西村和想象中不一樣。
除了華西村外,蕭山的魯冠求二十五歲的時候,偷偷摸摸也辦了農機廠,發展到1978年,工廠已經400人,年產值300多萬元規模更加龐大,他的身家財富也更多。
在楊銘看來,如果那些賣菜,賣衣服的是個體戶,那麼華西村,還有魯冠求,其實也是第一批鄉鎮企業,規模也更大。
現在楊銘看到羊城這裡的變化,他是真的很驚訝,怪不得曆史上,即使羊城沒有鵬城那種特區政策,因為這裡的經商自由之風出現,以至於羊城的發展還是很不錯。
如今,羊城缺少還是什麼呢?
還是大量的資金,技術,管理等等而已。
楊銘越看是越驚訝。
在他看來,其實這些都是商機。
陳震華這些不知道,張秘書和沈先生也不知道,他們覺得這些隻是小生意,還是那些市民偷偷摸摸乾得。
如果上麵要追究下來,那些小攤販當然做不了。
不過,錫老主持粵省以來,羊城這種經商自由之風就一直都在,也沒有人去乾涉。
“沈先生,張秘書,羊城這種個體戶生意是真的不錯,我非常支持的,甚至希望老先生大力支持。”
“楊先生,他們不過是養家糊口。”
張秘書覺得,如果那些人進得來國企,可以有鐵飯碗,絕對是不可能做這些事的。
楊銘則是搖搖頭。
“不是養家糊口,他們是第一批個體戶,他們正常情況下,會是成為國內第一批萬元戶,甚至可能是國內最早一批有錢人。”
現在萬元戶什麼概念?
沈先生,張秘書也是知道的。
以他們的工資,他們還真的不敢奢求成為萬元戶,因為那是會被槍斃的。
對於那些普通人來說,能夠成為萬元戶,確實很不簡單。
看完這些小商販買賣,楊銘確實覺得很不錯。
當楊銘要求前往羊城的百貨商場看看的時候,沈先生和張秘書隻能帶著楊銘過去。
現在羊城的百貨商場還是不少的。
楊銘來到其中一家友誼商店。
這算是羊城最出名的一家百貨商場。
裡麵的物品琳琅滿目。
商品種類繁多,電視機、錄音機、手表、名酒、化妝品、大白兔奶糖、藍罐餅乾等。
不過,這些東西並不是賣給羊城市民的,而是賣給外賓的。
阿珠和鐘楚虹看到裡麵的商品,她們發現和香江的超市有些相似,感覺又有些不一樣。
至於價格方麵。
這裡麵的東西其實不便宜。
這裡的電視機400元一台,收音機一百多一台,手表幾十塊也有,上百塊也有,還有那些化妝品等等,看起來比起在外麵看到那些價格要貴得多。
“楊先生,這裡的商品就是賣給外賓和華僑的。至於羊城市民,隻能去供銷社和其他百貨商場購買。”
楊銘發現這裡的東西還是挺多的,而且,這裡的東西賣給外賓和華僑,並不需要用到票票。
這裡的服務員態度要好一些。
如果是其他供銷社和百貨商場,購買任何東西,可能都需要用到票票。
既然那樣,楊銘在這轉了一圈,來到可以買賣給市民的供銷社。
這裡供銷社買賣的東西其實挺多的。
包括吃得喝的,用的,穿的,甚至,電視機都有。
但是,楊銘這些人進來,幾位穿著供銷社工作服的年輕女子,隻是自己圍在在那嘻嘻哈哈聊天,並沒有理會楊銘等人。
也就是說,她們的態度確實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