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他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拿來賣鮮花禮品,一半做翻譯社。而且,麻芸也常常背著裝滿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城的大街上穿梭售賣。麻芸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材銷售員。麻芸用這些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新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賣禮品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僅能掙五六百元,為什麼還要繼續做翻譯社呢?
麻芸的同事就建議隻開禮品店,將來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但麻芸拒絕了。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解決老師們的問題,還是為了掙錢?
既然是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熬過去,光明就會到來。
1995年,虧損三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
這時5年之約已滿,麻芸向學校提出了辭職。
辭職之後,麻芸全職經營翻譯社一段時間。他發現翻譯社在實現盈利之後,逐漸走上了正軌,麻芸就放手讓其他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了。
他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1995年,杭城要修一條通往皖省阜陽的高速公路。m國的一家投資公司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但在項目進行的一年時間裡,該公司卻遲遲沒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資款。
杭城方麵聘請麻芸到m國同該公司接觸。
那時麻芸被稱作“杭城英語最好的一個人”。
帶著杭城方麵的委托,麻芸擔任起了前去m國翻譯和協調的工作。
可到了m國之後,麻芸卻發現那是一家騙子公司,不但無意合作,甚至希望麻芸能跟他們一起來詐騙z國錢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