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魏國的變法圖治自強不息,趙國的發展史,那也是可歌可泣,屬實不易,趙國和秦國是同一個祖先,屬於不同的分支。都是嬴姓趙氏,有所不同的是。秦國祖先得到了良好的機遇,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趙國了祖先,一直在奮鬥。就好比趙國的先祖趙衰跟隨晉文公重耳。行走於列國之中。吃儘了各種各樣的苦頭。作為晉文公的左膀右臂,輔佐晉文公治理晉國。位列六卿,後代子孫趙盾,更是權傾朝野,中間遭奸人陷害。差點斷子絕孫。還好門客,忠肝義膽留下,趙氏孤兒趙武。趙氏才能傳承下來,春秋末年。趙氏族長趙簡子乃是趙武之孫其子趙襄子,趙襄子名毋恤,其母乃是狄人之女。既是妾身所生。因為此原因,輸出的隻是無法繼任趙氏,可惜長子趙伯魯。並沒有珍惜他世子的機會。於是其父趙簡子廢長立幼,趙毋恤繼位,也被尊稱為趙襄子,後來趙襄子為了穩固自家的實力和地盤,於是把目光打在自己的姐夫代國國君之上,
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在趙簡子死後,襄子到夏屋山,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會。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占領代國,將其領土並入趙氏版圖。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而這時的朝堂也進行了權力的洗牌,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智伯為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為智、趙氏、韓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家族。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為什麼立你為繼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罷!由於權力的膨脹,助長了智伯獨吞晉國之心,智伯假借晉侯之命,巧以恢複晉國霸業為由,向趙、韓、魏三卿各家索取一個萬戶之邑。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彆家,但不敢與之爭鋒,如數交出。而趙襄子卻不願俯首任智伯擺布,加之往日與智伯有隙,便非常堅決地回絕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產業,哪能隨意送與他人?”智伯見韓、魏兩卿拱手獻地,而趙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舊恨的催化,遂自己親任元帥,挾韓、魏兩家出兵攻趙。襄子隻有拚力抗擊彆無他途。但是,襄子也清醒地知道,以趙氏之力與三家對抗,眾寡懸殊,獨木難支,遂按父親臨終之囑,退守晉陽,以地利之險,克敵疲之短,相機再戰。
智伯率三家之軍兵困晉陽後,襄子憑地險與人和的優勢,與敵周旋一年有餘。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來臨,掘晉水汾河之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襄子估計到晉陽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因為趙氏的滅亡雖在眼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對他們意味著什麼。遂命家臣張孟談趁夜黑風高潛入韓、魏兩營,曉之以“唇亡齒寒”的利害,說服他們與趙氏結盟,趁智伯勝驕不備之機,內外夾攻消滅智氏,共分其地。最後,智伯功虧一簣。在襄子的精心策劃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敵,落了個身敗名裂、禍及九族的下場,連自己的顱骨都淪為彆人的酒器。由此,晉國四卿之爭,變為三卿鼎足之勢,趙氏則在趙襄子的領導下,力挽狂瀾,消滅了必欲滅己的智伯,壯大了自家的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瑤失敗被殺後,趙、韓、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趙襄子把智伯的頭骨塗上漆,作為飲具。智伯的門客豫讓欲為主報仇,就化裝為罪人,懷揣匕首,混到趙襄子的宮室中打掃廁所。趙襄子上廁所時,忽然心動不安,令人搜索,抓獲了豫讓。左右隨從要將他殺死,趙襄子說“智伯已死無後人,而此人還要為他報仇,真是一個義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於是釋放豫讓。豫讓用漆塗身,弄成一個癩瘡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啞嗓音。在街市上乞討,連結發妻子見麵也認不出來。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認出他,為他垂淚道“以你的才乾,如果投靠趙家,一定會成為親信,那時你就為所欲為,不是易如反掌嗎?何苦自殘形體崐以至於此?這樣來圖謀報仇,不是太困難了嗎!”豫讓說“我要是委身於趙家為臣,再去刺殺他,就是懷有二心。我現在這種做法,是極困難的。然而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天下與後世做人臣子而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趙襄子乘車出行,豫讓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了橋前,馬突然受驚,進行搜索,捕獲豫讓,襄子責備豫讓說你何必這麼跟我過不去?想當初你不是侍奉範氏和中行氏麼,智伯把他們消滅了,但你為什麼不為他們報仇,反委身做臣子,現在智伯死了為什麼要偏那麼賣力為他報仇勒?豫讓說我侍奉範氏和中行氏,都曾像對待普通名士一樣對待我,因此我隻能像普通名士一樣報答他。襄子聽後感慨,流著淚說道:唉!豫先生,你為智伯儘已得到世人承認,而我對你寬恕已到極致。你還是做個選擇吧,我不能在放過你了!豫讓說從前你寬恕我,天下人都稱頌你的賢德,今天的事情我應該伏法受死,這個我不怕但是我沒有完成自己願望,死不瞑目,希望你給我一件衣服刺破他,以完成我替智伯報仇的意願,既是死也沒什麼遺憾了。襄子十分讚賞豫讓的義氣,便脫下衣服,讓人拿給豫讓,豫讓拔劍,三次刺破衣服。隨後,仰天長歎;“我總算可以去九泉之下見智伯了!”於是伏劍自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趙襄子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群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襄子不怎麼恭敬,隻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襄子論功行賞,以高共為首。其實高共並沒有什麼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襄子說“方晉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乾將更重要,因為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襄子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趙襄子死後,其弟趙桓子自立為君。桓子死後,襄子之兄趙伯魯之孫趙浣,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趙烈侯,是趙國的開國國君。在前403年,趙烈侯與韓、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趙烈侯,嬴姓,趙氏,名籍,趙獻子之子。趙獻子十五年,趙獻子去世,趙烈侯繼位,趙烈侯元年,中山國國君中山武公。趁著趙魏韓三國在外開疆擴土之際,集結軍隊朝趙國腹地發起猛烈的攻勢,趙烈侯沒辦法,自己的軍隊在外麵抵禦外敵開疆擴土,隻能向魏國國君,魏文侯求助,魏文侯同意出兵支援趙氏,一致對外,但是要趙烈侯割讓智地作為回報。趙烈侯心想智地本來就不是我趙氏的土地,本來就是搶的,於是欣然同意,於是魏文侯向趙烈侯借道,帶著軍隊,浩浩蕩蕩的攻打中山國,事與願違。沒想到中山國彈丸之地。但軍隊異常強悍。彆說救趙國了,就連魏文侯都差點死在了戰場上。還多虧了大將翟璜魏文侯才能死裡逃生,趙烈侯一看。中山國和魏國打了起來。於是把自己的軍隊調回來,然後就靜觀其變,看他兩方人馬互相廝打,沒想到魏國這麼菜,被人打了一個抱頭鼠竄,趙烈侯也不急著收拾中山國,他知道中山國和魏國的仇恨的種子已經埋下了,遲早會爆發的,果不其然。魏文侯回國之後。發憤圖強,任用多個人才。進行了變法。使自己的國力強盛之後,魏文侯認為消滅中山國的時機到了。於是向趙國借道,趙國君純一致認為,可以借到給魏國看他兩方共同消耗。自己來個坐山觀虎鬥,於是借道給魏國。魏文侯派出,大將樂羊經過三年的苦戰。終於滅掉了中山國,而這時候趙國的君臣傻眼了。他們本來的想法是讓魏氏與中山相互廝殺,自己從中取利,結果沒想到幾年下來,魏將樂羊、太子魏擊直接滅亡中山國,獨吞其地。這下完蛋了。弄巧成拙了。不僅人家魏國把中山國給吃掉了。而且中山國在自己的背後。tnd這把尖刀頂著自己的腰子。說不定啥時候就給自己來一刀。趙國比吃了蒼蠅還惡心,既然是已於此。也就這樣了。多派軍隊提防便是,
趙烈侯追尊其父趙獻子為趙獻侯,趙烈侯喜歡音樂,對相國公仲連說“我喜愛的人,可以使他顯貴嗎?”公仲連說“使他富可以,使他貴則不行。”趙烈侯說“對。那從鄭國來的槍、石兩位歌唱家,我賜給他們田地,每人一萬畝。”公仲連說“行。”實際上卻不給他們。一個月後,趙烈侯從代地回來,詢問賜給歌唱家的田地。公仲連說“正在尋找,還沒有適當的田地。”不久,趙烈侯再次追問。公仲連始終不給,推說有病不上朝。番吾君從代地來,對公仲連說“您確實喜好善德,但卻不知實行的手段。現在您作趙國國相,至今已有四年,可曾引薦賢士嗎?”公仲連說“沒有。”番吾君說“牛畜、荀欣、徐越都是可引薦的賢士。”公仲連於是引薦三人。到朝拜時,趙烈侯又問“賜給歌唱家的田地怎麼樣了。”公仲連說“正派人選擇上好的田地。”牛畜侍候趙烈侯,以仁義勸導他,鼓勵他走向王道,趙烈侯欣然同意。
第二天,荀欣侍候趙烈侯,拿選拔精乾舉薦賢良、任命官吏使用能人等語言勸導他。再過兩天,徐越侍候時,用節財省用、考察衡量臣下的品德功績勸導他。他們進勸的道理無不充分允當,趙烈侯很高興。趙烈侯派使者對公仲連說“歌唱家的田地暫且停止給予。”授任牛畜為師、荀欣為中尉、徐越為內史的官職,賜給公仲連兩套衣服。
趙烈侯在位九年,趙烈侯在位時期,任用公仲連、牛畜、荀欣、徐越等人,為政待以仁義,約以王道,又選練舉賢,任官使能,節財儉用,察度功德。當時中山國的騎兵猛烈攻擊趙國,趙烈侯聯合魏文侯,打擊中山。最大的功績就是建立了趙國
趙烈侯去世,因其子太子趙章年幼,故由其弟趙武公(亦稱趙武侯)繼位。趙武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趙武公去世,趙國擁立趙章繼位,是為趙敬侯。
趙國的前妻大概是這樣子的,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毋恤。趙鞅打破了晉國六卿的格局,趙毋恤力戰智、韓、魏的圍攻,簡襄之烈確立了趙國版圖。
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國都幾經變遷,前497年,趙簡子定都晉陽,公元前451年,趙襄子遷都邢,前423年,趙獻侯從耿遷都中牟,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邯鄲),從此邯鄲成為趙國的國都。前355年,趙國在邢地建檀台,修信宮,邢地成了趙國的彆都,稱信都,就這樣趙國基本就定格在此處了。都城穩定才有餘力擴展四邊的疆土,
喜歡不切實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切實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