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有3000多弟子。其中最得意最有才能的有72人,號稱七十二賢,而這72人之首非顏回莫屬,顏回春秋末魯國人,顏氏,名回,字子淵,亦顏淵。孔子最得意弟子,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小孔子三十歲,最為孔子鐘愛,卻不幸早死。
七十二賢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聖之一,被後世尊稱為複聖。
為人謙遜好學,以德行著稱,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孔子經常稱讚他的德行對他的學行給予很高的評價。孔子說自己不如顏回,一則是謙虛,一則是勉勵子貢要迎頭趕上。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曆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複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複聖”。山東曲阜還有“複聖廟”。
仲由,魯國卞人,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九歲。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後死於衛國之亂。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性直爽,多直言,事親至孝。孔子容而愛之。
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
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弑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儘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係好帽纓,從容就義。孔子稱讚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子路為人有勇力,行事比較直率。在這一點上,孔子既讚賞他,又經常批評其不足之處。子路最終因此而喪命,說明孔子的擔憂並不過分。
端木賜,字子貢,姓端木,名賜,衛國人,曾任魯、衛兩國之相,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有作為者,且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子貢是春秋時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後世奉為“儒商鼻祖”。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乾濟才,辦事通達。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馬遷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這個人物所費筆墨最多,其傳記就篇幅而言在孔門眾弟子中是最長的。這個現象說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我們循著司馬遷的這個思路,再細細閱讀《論語》等書,便可看出子貢這個人物非同尋常。他的影響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門弟子中無人所能企及的他學績優異,文化修養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
在孔門弟子中,子貢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但孔子對子貢的不滿,主要是因為子貢的思想與他不儘一致。《韓詩外傳》說子貢出身衛國的“賈人”之家,所以,看問題較多出於利的立場,這與孔子“罕言利”是有較大差距的。
言偃,字子遊,又稱叔氏,吳國人,是春秋時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孔門文學科的高材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他比孔子小四十五歲。他22歲時離鄉北上,拜孔子為師。謙虛好學,擅長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化民眾,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深得孔子讚賞。後學成南歸,從遊弟子無數,被譽為傳播東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後被封為吳侯、吳公、吳國公及先賢言子等。清康熙間特設五經博士一員,由其後裔世襲。言偃對吳地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
曾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路、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誌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誌同道合的成年人,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讚賞,喟然歎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武子死,曾點吊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曾點墓在其故裡南武城。孔子獨稱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瀟灑。
曾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人們尊稱為曾子。
孔子弟子。曾點之子,孔子之孫子思的老師,儒家五聖之一,被後世尊稱為宗聖。?戰國初期政治家,軍事家吳起的老師。樂道養親,曾仕為小吏,以孝著稱。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主張“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較)”,矢誌不懈地實踐孔子學說。相傳著有《孝經》和《大學》。在孔門中被視為道統的繼承者,被後代統治者尊為“宗聖”。《漢書·藝文誌》著錄《曾子》18篇,已殘,今存《大戴禮記》中,自《立事》至《天圓》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釋》。今嘉祥城南101novel.com公裡南武山南麓有曾廟,又稱宗聖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知道孔聖人有才能有智慧,那是聖人。就算是聖人,曾氏父子父子二人一同拜入孔子門下。這不亂套了嗎。在師兄弟麵前稱師兄師弟。在家裡稱父親兒子,看來我們孔聖人的魅力太大了。這使得曾氏父子不顧一切前來拜師
喜歡不切實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切實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