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把心中的問題問出來之後。
歐燦知道,這個世界對學習有很深的誤解。
學習不是隻有內卷才能有好的成績。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在內卷之中,就在奔跑之中,從未停歇,一直卷到年齡大了,被社會拋棄。
可這樣就是正確的嗎?所有人都遵從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學習不隻是在課堂之中,書本之中。”
“而我們的教育不隻是在傳授知識,也是在教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本領。”
“或許有些學生可以一輩子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他們隻需要靠一個強大的大腦,就可以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就可以實現自我價值。”
“可這樣的學生隻是鳳毛麟角,而且這樣的學生也是有很大的缺陷。”
“前兩年清北少年班招聘了一位13歲的天才學生,隻用了半年時間就被勒令退學,原因就是生活難以自理。”
“而生活難以自理,這幾個字不隻是代表衛生問題,吃飯問題,也代表了和人相處的問題。
人是群居動物,簡單看隻是做飯,可牽扯的是協作能力,是互相合作,遷就。”
“尤其是像那樣內向的學生,自卑的學生,更要各種舞台,讓他們展現自己。
這樣他們到了社會上,哪怕沒有傲人的成績,也可以在公司裡,在家庭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我想請問一下記者,像那樣天才般的學生,學校裡會有幾位?像那些普普通通的泯然眾人矣的學生,基數占多少?”
“我作為園長,肩負著樹立學生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的重責。
我必須要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還有心理健康,以及為他以後的人格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歐燦說罷,便去洗了碗筷。
留下記者和攝影師在一旁發愣。
說的太好了!
這是記者的第一反應。
人格健全。
這4個字非常的有意義。
有太多的學生,就是因為在年少時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導致性格偏激,有嚴重的心理問題。
甚至那些所謂的好學生,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包括他說的,被清北大學少年班勒令退學的學生層出不窮。
學校家長隻注重知識教育。
有些孩子甚至連新華字典都能倒背如流。
可最起碼的與人相處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卻一點也跟不上,甚至還教導出了很多自私自利的學生,不懂得感恩的學生。
甚至還有名牌大學畢業,因為父母沒有滿足要求而弑母弑父的學生。
在這一刻,她好像有點明白,為什麼讓學生學習做飯。
可她作為一名記者,也非常敏捷地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學習是很累,可暫時的勞累換來以後的幸福不是很劃算嗎?”
“現在隻是貪圖片刻的歡樂,那以後帶來的後果,是學生們能承擔的嗎?”
更何況做飯一點也不輕鬆,隻是變相的在壓榨勞動力。
歐燦笑了笑。
吃苦幾年享受一輩子,這樣的話說出來本身就是騙人的。
“您學習應該很好吧?華傳畢業嗎?”
記者沒想到自己作為提問的人,居然還有被反問的一天。
“沒錯,我是華夏傳媒大學畢業。”
當年高考成績在630分。
為了考入這樣的學校,當年也是吃儘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