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早餐店擦桌子的那一位服務員張敏。
趁著休息看了節目,也不禁問自己,值得嗎?
當年為了學習晚上淩晨1點才睡,早上淩晨5點就起。
做過的習題摞起來有她兩個人高。
最後的成績隻能上一所普通的二本。
因為分數不夠,選的專業也不是當下的熱門。
現下隻能勤工儉學,把希望寄托於研究生。
難道自己不努力嗎?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
可最後的結果總是讓人無法接受。
以前說自己是大學生,說不定還能讓人高看一眼,而現在大學生甚至連去飯店工作都遭人嫌棄。
“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端盤子洗碗一點不會,我們這兒要大學生也沒用啊。”
每每想到老板對她說的話,她的心像針紮一樣痛。
當年父母為了支持她學習,家務活從來不讓沾染。
“你將來是要做大老板的人,不需要做家務活,以後有錢請保姆就是了。”
“媽媽不累,媽媽跟著你啊,以後要享福的。”
想到家人對她說的話。
沒有一點開心,而是深深的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
可是,她真的很努力了,可還是一名普通人。
原本以為上了學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舞蹈,學習一門樂器。
可沒時間也沒錢,甚至都沒時間跑步,鍛煉。
腰也粗了,人也頹了。
最後還是泯然眾人矣。
“張敏,你怎麼還偷懶,趕緊去廚房把盤子洗了。”
張敏擦了擦臉龐的淚,趕緊去忙了。
像她這樣的人有很多。
她不隻是張敏,她是所有人的縮影。
觀看視頻的人聽著歐燦的反問。
一句也答不上來。
——【我的臉好疼啊,好像被生活打了一拳。】
——【瘋了嗎?我居然覺得他說的好像沒有什麼錯。】
——【我還不如人家夏記者呢,人家好歹是名牌大學畢業,我呢,努力那麼久,結果就上了個大專。努力三年怒考大專,這就是我們這邊考學大省的真實寫照。】
——【人人都想成為人上人,可大家似乎忘了,大部分人都隻能是普通人。】
在直播間內,劉桃和觀察員們也看到了三位園長的表現,也看到了彈幕中的討論。
劉桃知道,這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絕佳機會。
“現在,我們三位園長的觀點也都一一陳述,不知道王建老師有什麼想法嗎?”
王建是著名的教育學家,也是他提倡要加大學習力度,讓孩子儘可能的多學一點知識,這樣才能在長大後沒有那麼辛苦。
“我隻能說他有些強詞奪理,看著他的話沒有任何問題,也揭露了現實中的問題。”
“可這個和做飯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做飯就能解決他說的所有問題嗎?”
“想法很正確,為人師者。確實應該保證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畢竟身心健康是革命的本錢。”
“他的理論或許正確,可他的做法大錯特錯。”
王建說罷便拱了拱手,示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