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便交給小裴切豆腐。
首先豎著切成小條狀。
再把豆腐橫過來,切成小塊兒狀。
之後放入蒸鍋裡蒸。
“其實也可以蒸完再切的。不過那時候就會很燙,容易燙手。”
不如現在切完了再蒸,之後直接攪拌就可以了。
為了豐富口感,剩下的一些豆腐則在無紡布上麵抓碎。
這樣一是控水,二是讓包子的口感更綿密。
“接下來咱們就要進行最解壓的動作了。”
那就是捏抓豆腐。
小裴戴上食品手套。
和彤彤一起抓豆腐。
旁邊的小朋友看到了也戴上手套一起抓。
小裴自從媽媽去世以後都是隱忍。
平時也不說話,也不表達自己的情緒。
可在抓豆腐的過程當中,他感覺到了一絲絲開心。
“是不是很解壓?”
彤彤不知道小裴心裡想什麼,可總覺得他有一些淡淡的憂愁。
“是有一些”
很快抓碎的豆腐已經完成了。
接著彤彤就帶小培去了鍋灶那邊。
“現在我們要開始炒雞蛋了。”
雞蛋要想滑嫩,其實可以放一點點水。
這樣在炒雞蛋的時候並不用擔心會崩油。
直接打雞蛋的時候要稍微加一點點的水,再放一些香油。
這樣炒的時候雞蛋又滑嫩又香。
“你要不要試一試?”
這裡的火是明火。
靠近就能感覺到火光撲在臉上的溫熱氣息。
其實很安全,可大家總是會莫名的害怕。
“我就不炒菜了,感覺好危險。”
小裴不知道為什麼她隻是一個小女孩兒,卻這麼大膽。
不隻是他,還有其他的孩子們。
為什麼他們都這麼大膽保存,準備菜品到洗菜,切菜用刀,還有用鍋。
“你們不覺得辛苦嗎?”
明明我們隻是小孩子,不需要做這些東西。
現在把這些東西強加給我們孩子,讓我們來做。
難道不應該反對嗎?
“這有什麼好辛苦的,爸爸媽媽在外麵掙錢不是更辛苦。”
其實小孩子很多道理並不懂,需要大人直接告訴他。
可很多大人都是羞於開口。
他們覺得自己是大人,多乾一點兒沒什麼,隻要孩子懂得感恩就好。
可事實你不說,孩子不一定知道,也不存在於什麼感恩不感恩的問題。
最後雙方有矛盾,從小到大,從大到老。
甚至有一直解不開的心結。
明明隻是一句話的事兒。
可偏偏大家都不開口。
不是有句老話說嗎?
大人一輩子都在等孩子們,感恩。
孩子等了一輩子都在等大人的一句道歉。
之後明明應該是最相親相愛的兩個人。
卻變成了劍拔弩張的關係。
“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的。”
我們是小孩子本身就很有活力,做這些東西完全沒有什麼。
更何況我們已經長大了。
本來就應該替父母多承擔一些。
小裴看向自己的爸爸。
他從來沒有感覺爸爸是辛苦的。
在他眼裡,爸爸甚至是自由自在的。
不顧他人死活的。
媽媽去世以後,他很快就找了第二個對象。
好了,好了,不知道他到底清不清楚,這個後媽對他並不好。
他不知道如何跟他們說,他不喜歡這個後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