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九連城失陷了,和碩鄭親王被俘了,那可就出大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且,就算和碩鄭親王在城破之時成功突圍出去了,但是九連城落入楊振之手的後果,依然是他無法接受的。
不僅是他個人無法接受的,而且是整個大清國都無法接受的。
“九連城不能失陷!本貝勒更不能坐視九連城失陷!你們說,怎麼辦?”
尼堪沉默了一陣,最後突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像是在詢問在場的人,但更像是自言自語在表決心。
事實上,尼堪也很糾結,眼下的形勢與他行軍途中的設想相差較大。
從平壌北上,行軍到雲山,又轉到昌城裡,現在又到朔州,兩天一夜的時間,隻在雲山過夜的時候算是休整了一下,其他時間一直在路上。
饒是一直以強悍著稱的八旗馬甲兵,也有些扛不住了。
至於那五千朝人騎兵,就更不用提了,早就累得直不起腰了。
若不是有尼堪親率八旗馬甲兵在後邊壓陣,正不知道有多少朝人騎兵掉隊開小差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往南奔襲幾十裡地,直衝楊振的江東大營,尼堪的心裡實在是有點不把握。
可是不去能行嗎?
難道要眼睜睜看著楊振的人馬把九連城打下來嗎?
“主子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奴才唯貝勒爺之命是從!”
正當尼堪糾結不已,進退兩難的時候,一直侍立在側的朝奸韓澤,突然跪地這麼說道。
韓澤這麼一說,仿佛一下驚醒了在場其他人。
以巴特馬為首的其他八旗將領,也立刻對尼堪說道:
“主子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奴才唯貝勒爺之命是從!”
“既然如此,全軍下馬休整,把乾糧酒水拿出來,敞開了吃,半個時辰以後,全軍集合南下,直搗明軍大營!”
“嗻!”
尼堪糾結了一番,終於還是下定了儘快介入的決心,而其麾下將領們儘皆領命,一時間倒也顯得士氣不俗。
幾乎與此同時,朔州城西南約三十裡,清城裡北的一處山林裡,張臣正舉著一支單筒千裡鏡,向山林外的道路遠方眺望著。
而在張臣的身側,則站著楊珅、李守忠和張天寶等人。
就在剛剛,他們幾個也在談論著尼堪會不會今日就南下,自己們要不要馬上展開戰場布置的問題。
他們已經得到了尼堪率軍抵達朔州故城的消息,而且也知道了尼堪所部兵馬全是騎兵,而且騎兵人數遠遠不止三千人。
根據之前多路斥候的報告,清虜兵馬中已經抵達和即將抵達朔州古城的數量,就足足有近八九千人之多。
張臣對自己麾下的斥候是很信任的,因為這些人幾乎都是他一手調教培養出來的。
這也就意味著,他需要儘快對此前進行的伏擊布置做出調整。
因為此前的布置,是建立在尼堪率領的清虜兵馬中,會有大批朝人步卒的基礎之上的。
但是現在,尼堪率領的是清一色的騎兵。
雖然下麵的道路不寬,可是騎兵行進速度太快,一旦攔截不住,整個埋伏就白費了。
與此相應的是,下麵道路兩側不遠處雖說都是山林,但是山林低矮,坡度平緩,並不是那種兩山夾一道的陡峭山穀路,根本無法通過炸毀山體或者砍伐樹木堵塞道路。
“反正清虜還沒來,而且也不知道今天來不來,眼下既然敵情有變,要不要儘快派人回去請示都督?”
李守忠一直是張臣的部下,此時看張臣仍在前後觀察,不由得再次開了口。
尼堪率領大批騎兵抵達朔州附近的消息,是他親自報告給張臣的,剛才在場眾人,對清虜接下來的可能舉動也莫衷一是,讓他心裡沒底。
“不必了,若事事請示都督,那都督要我等何用?”
張臣放下千裡鏡,神色凝重,隻一句話,就說得李守忠無言以對。
同時也讓準備附和李守忠意見的楊珅和張天寶二人,頓時閉上了嘴。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大明新命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