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崇禎皇帝下旨處死陳新甲後沒幾天就有點後悔了。
麵對因循怠惰、毫無擔當的滿朝文武大臣,他又開始念起陳新甲的好來了。
可是事已至此,他還怎麼辦呢?
而且他也沒有太多的精力繼續糾結這個事情了,中州戰場的新局勢很快就將他的注意力轉移了過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河決開封後,開封周邊以及開封府東南部、歸德府南部、鳳陽府西北部,廣大地區成為一片澤國。
李自成、羅汝才、賀一龍、賀錦、袁時中等流賊頭子們無法進入開封,也無法向東就食,隨即撤圍西去。
十月中旬,李自成等督軍行至孟津,聽說三邊總督孫傳庭率軍出了潼關,已經進抵陝州,於是缺吃少穿的流賊大軍,便在小袁營頭領袁時中力主之下,決定轉而向北,企圖從孟津北渡黃河,避實擊虛,劫掠懷慶府。
十月下旬,北渡黃河的賊軍先鋒小袁營一部剛上對岸不久,就被駐兵懷慶府的許定國部以及聞訊奉命來援的保定兵虎大威率部合兵擊潰。
流賊北渡先鋒非死即降,過河船隻也落入黃河北岸官軍之手,隻得打消了繼續過河北上懷慶府的念頭。
加上此時三邊總督孫傳庭的秦軍主力正駐兵陝州嚴陣以待,流賊大軍隻得掉頭南下,十一月上旬剽掠汝州,十一月中旬剽掠南陽,猶如蝗蟲過境。
偃師、登封、汝州、郟縣、襄城、寶豐、葉縣、舞陽、遂平、上蔡,一座座城池相繼失陷,淪為焦土。
孫傳庭則率秦軍主力在其後,隔著幾天的路程,一路尾隨追擊,一路收複失地,並收攏各地逃兵。
到了十一月底,流賊大軍進抵汝寧府外,以各部老營裹挾流民數十萬,將城池高大的汝寧府城團團圍住。
就在崇禎皇帝下旨處死陳新甲的當天,李自成合諸流賊圍汝寧的消息終於送到了京師。
而新任兵部尚書張國維部部議的結果,仍是要召四方之兵前去圍剿流賊,並為汝寧解圍。
內閣附議。
崇禎皇帝對汝寧府被圍並沒有那麼上心,甚至一度動過乾脆放棄汝寧府的念頭,畢竟駐守汝寧府城的平蠻將軍方國安和左良玉沒什麼兩樣。
他們打流賊不行,但是禍害百姓,那可是京師聞名,禦史言官們都不知道彈劾他們多少回了。
可是麵對兵部拿出的對策,已經內閣附議的態度,再想想彼處距離中都近在咫尺,甚至南下武昌、東進南京都有可能,崇禎皇帝也隻能硬著頭皮準奏。
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初五,旨意正式下達,加侯恂兵部尚書銜,再次任命為督師,督辦保定、河南、湖廣等地軍務兼理糧餉,統率楊文嶽、孫傳庭、方一藻、左良玉、方國安等部兵馬奔赴汝寧府,會剿流賊。
當然,這些消息送到楊振的手上時,已經是六天以後了。
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十一日,楊振在蓋州城內見到風塵仆仆趕回了的李吉。
所以他不僅早早知道了議和事泄在京師造成的軒然大波,而且聽了李吉親眼目睹的陳新甲被斬首棄市的慘狀,以及隨後京師朝堂做出的一係列決策。
同樣也看了李吉搜集帶回的京師各家抄報,看到有的抄報上赫然寫著陳新甲下獄後,還曾寫信給山海關兵部分司郎中沈迅,托其聯絡自己上書營救,楊振一時心中頗為不忍。
但楊振也很清楚,陳新甲這個事情鬨到最後這個結果,很大程度上是陳新甲自己不願老老實實為皇帝背鍋造成的。
如果下獄後,他認罪態度良好,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安安靜靜待在裡麵,一年半載之後,形勢發生變化,他很可能會被重新起複任用。
這樣的先例有很多,比如周延儒、孫傳庭、傅宗龍,還有最近聲名赫赫、如日中天的侯恂。
但凡他想開一點,認識到自己就是個背鍋的,然後把鍋背好,就能繼續簡在帝心,早晚有複出的那一天。
從崇禎皇帝壓下兵科給事中的彈劾,留中不發,就能看出皇帝的態度,雖然下旨申斥其荒唐,狠狠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但是一開始並沒有要處死陳新甲的想法。
當然了,事情已經過去,楊振能做的也就隻能給予其家族一定的關照了。
楊振命李吉安排人,儘快聯絡陳新第,請他到金海鎮來任職。
現在陳新第頂著一個罪臣親屬的帽子,估計今後不論在京師,或者地方,近期內都不可能再得到朝廷任命的職務了。
根據陳新甲事發後,沈迅寫來的信件,楊振知道陳氏兄弟兩人都是舉人出身。
陳新甲自不用說了,一直官運亨通。
至於陳新第,雖然仕途有點坎坷,但也曾在某地做過知州,後因城池淪陷而獲罪進京候勘。
以現在的情況,他的待罪候勘時間必將遙遙無期。
這樣一來,對陳新第來說,到金海鎮任職,將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選擇。
不過聽了李吉的講述,楊振對他所說的民間抄報房倒是很有興趣。
他以前沒往這個方麵考慮過,是以根本不知道在“報房”這種事物,居然在明朝就出現了。
雖然從李吉帶回來的幾家抄報來看,這些折頁冊子實質隻是宮門抄或朝廷邸報的仿品而已,完全沒有後世報紙的樣子。
但是楊振卻從中看到了後世報紙的雛形。
這種東西隻要略加整改,就能發揮後世報紙的作用,用得好了可以操控輿論,用不好了則容易被輿論所操控。
為此,楊振吩咐李吉,從統計公所挑選精乾人員到京師,繼續加大投入,好好經營洪興抄報房,以備將來之用。
(本章完)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大明新命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