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方一藻、郝效忠二人,以及其他得知此消息的將領們義憤填膺的表現不同,方光琛對於留守新蔡,阻擊流賊追兵一事,並不怎麼抵觸。
一者,他們上午巳時左右,才進入新蔡城,上上下下可以說是人困馬乏,疲憊不堪。
在這個時候,就是侯恂叫他們東進潁州,或者跟隨主力南下固始,其實都不是上上之選。
因為在方光琛看來,什麼平蠻將軍方國安、臨清總兵卜從善,包括從遼東來的總兵吳三桂,根本算不上什麼主力。
就算加上劉肇基所部騎兵,也當不得真正的主力。
在他看來,現在自己所在的這支登萊援剿先遣軍,才是真正的主力。
真正的聰明人應該跟自己這支人馬在一起,而不是舍近求遠,繼續倉皇逃竄。
二者,他已經從於樂吾等人嘴裡,了解到了郝效忠所部人馬的經曆與情況,所以他很樂意郝效忠所部人馬被督師侯恂調撥到自己父親方一藻的手下,與登萊援剿先遣軍合兵在一起。
在他看來,既然郝效忠及其所部人馬對左良玉產生了不滿,同時對督師侯恂以及方國安等人也極為不滿,那麼他就有機會將其拉攏到自家都督楊振的麾下。
而他的第一步,就是將郝效忠及其所部人馬納入登萊巡撫所指揮的官軍序列之中,然後拐帶到徐州,甚至是拐帶到海州去。
到了那裡,徹底脫離了左良玉掌控的郝效忠及其部下人馬,人生地不熟,兼且無糧無餉無補給,就隻能依附金海、登萊二鎮為生。
屆時,隻要楊振以征東將軍、總領金海登萊二鎮防務總兵官的身份,發一紙委任狀下來,郝效忠也就隻能改投到金海鎮或者登萊鎮的下麵效力了。
不得不說,自從方光琛成為楊振的總兵府諮議、繼而成為總鎮府總諮議之後,確實是處處在為楊振設計謀劃。
整編忠義軍,吸納歸德府、徐州、鳳陽府、淮安府等地民間豪傑,不僅通過大把委任並無兵部官印的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和千總、把總官銜,將他們成功拉入忠義軍第二團營序列,而且還接著河決開封造成的恐慌,順便將他們的家眷親屬送往金海鎮安置,直接把這些人給拿捏的死死的。
罷官在家的歸德府豪強、原歸永參將丁承烈,就是這樣被方氏父子給“拿捏”住的。
這個丁承烈,是丁啟睿的同宗,按輩分算是丁啟睿沒出五服的族侄。
他能當上歸永參將,除了其自幼習武,是歸德府武庠生出身之外,也跟丁魁楚、丁啟睿這對出身歸德府永城的族親密不可分。
但其去年被罷官免職,並剝奪官身,也跟丁啟睿這位曾經炙手可熱的河南湖廣督師兵敗下獄,獲罪候勘,有著直接的關係。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好在這個丁承烈,跟他的族叔丁啟睿不一樣。
丁啟睿是一個隻會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草包,但是這個丁承烈卻很有幾分真本事,不僅弓馬嫻熟,而且擅長火器,是歸德府遠近聞名的豪強。
其任歸永參將期間,多次打退過西來和北來的流賊,並且多次平定過歸、永、碭山附近的流民造反,守護了歸永等地一方安寧。
對此,曾經長時間駐紮在歸德府的方氏父子對他很是看重。
所以,他們接著楊振答應擴編忠義軍的機會,就將罷官在家的丁承烈拉到了新編的忠義軍中。
隻是因為楊振叫人渡海送來的重炮、衝天炮過於重要,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方氏父子才沒有將唯一熟悉火炮運用的丁承烈放到第二團營,而是新編了一個撫標營,由自己父子直接指揮。
當然,除此之外,徐州、淮安一帶許多沒有官身的地方豪強,也被方氏父子幾乎“一網打儘”,儘皆招攬到了忠義軍中。
現如今,忠義軍第一團營的五個營,主要由原忠義歸明軍的老班底所構成,由原忠義歸明軍的都指揮使兼領。
不過其人數,已由原來的一萬兩千餘人,縮減到了整編時的八千餘人。
忠義歸明軍遵從楊振之命,渡海南下後,先後轉戰於魯西南、豫東、徐泗等地,累計損失四千餘人。
但因其都是朝人,兵員不好補充,所以其規模隻減不增。
這次汝寧府之戰過後,其兵力再次減員近千人,眼下隻剩七千餘,預計回師之後,必將受到留守徐州、海州二地的總監軍沈器成、都虞侯柳林等人的詬病。
不過,方光琛對此並不擔心,他的心裡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
他很清楚,楊振對待朝人的態度,哪怕現在掌控高麗的沈氏跟楊振是聯姻和盟友的關係,也改變不了他們是外人的事實。
楊振不可能看著他們坐大,其中心思正如方光琛不希望他們坐大一樣。
當然了,原來的忠義歸明軍之所以減員那麼大,也不是方光琛有意為之。
戰場嘛,刀槍箭炮又不長眼睛,方光琛向左右也左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