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長城外。
燕山山脈餘脈與草原接壤。
由南向北後,地勢也由起伏不定的連綿丘陵,開始慢慢演變成廣袤的平原。
草原上的風呼嘯而來,帶著一股豪邁與蒼涼。
身後,山脈蜿蜒如龍,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雄偉。
在碧綠無瑕的草原上,出現兩條露出泥土的車輪軌跡。
這兩條壓出泥土的車痕,乃是在收複完朔方與雲州數城之後,大唐與草原諸部開通商貿,逐漸形成貿易之路的見證。
滾滾車輪,帶回了草原上的駿馬、皮毛、藥材等特產。
也帶走了大唐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精美物品。
隻不過,在過完年之後,這條曾經熱鬨非凡的貿易之路卻顯得有些冷清。
蓋因為突厥人眼睜睜看著大唐與草原諸部展開貿易,擔心草原諸部通過貿易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會對他們的統治地位造成威脅。
於是,突厥人又開始在這條貿易之路周邊頻繁活動,試圖破壞這條維係著大唐與草原諸部經濟往來的重要通道。
他們不時派出小股騎兵騷擾過往商隊,時而在水源處埋伏,使得草原諸部人心惶惶,不敢再輕易踏上這條貿易之路。
隨著貿易量急劇下降,曾經絡繹不絕的草原馬隊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漸漸生長起來的青草。
可是,就在今天,一支規模擁有上百輛馬車的車隊,再次出現在這條沉寂已久的貿易之路上。
馬車上滿載著貨物,絲綢的光澤在陽光下閃爍,瓷器的精美令人讚歎,茶葉的清香隱隱飄散。
也難怪這支車隊,敢在這時候出現在這條貿易路線上。
隻見在車隊的左右兩邊,幾百名身材魁梧的騎兵扈從緊緊護衛著。
這些騎兵中有不少唐人,但更多的卻是草原人,他們穿著普通粗麻衣服。
但腰間掛著橫刀,彎刀,手持鋒利的長槍,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狠勁,一看就是精銳之士。
風拂過草原,不時吹起這些騎兵衣服的下擺,折射出一絲絲灰蒙蒙的光澤。
這才發現,在這些騎兵無論是唐人還是草原人,他們的長袍下,竟然都穿著堅固的鎧甲。
與車隊相距四五裡路的探路先鋒,是一個身材矯健的年輕唐人,騎著一匹高大的黑色駿馬,馬背上掛著弓弩和箭袋,帶著一股無畏的銳氣。
他的臉龐被草原上的風吹得微微泛紅,眼神卻堅定如磐石。
一小隊精銳的騎兵小隊,跟在他的身後,不斷地在前方穿梭,仔細觀察著周圍的每一處地形和動靜。
“頭兒,我們已經跑的夠遠的了,前麵就是有“淖爾”的地方,要是有埋伏那就肯定是在那兒了,我們是不是要回去稟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