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這幾句話一出,台下的眾人也陷入到了思考中。
要知道,為了一雪前恥、徹底擊敗突厥。
這次北伐,大唐幾乎傾儘全力。
不僅征調了李靖、李積等名將統籌全局。
朝廷武將裡,較為年長的秦瓊、尉遲敬德等宿將,也都披甲上陣。
就連鎮守江南的柴紹、薛萬徹等邊軍大將也奉詔隨軍出征。
朝廷裡現在留守的武將,要麼負責守衛皇宮要地,要麼坐鎮各州府維持治安。
雖說大唐現在名將如雲,若是攻打一般的部落城邦,隨便派出一位將領都能拿捏運送糧草一事。
但現在攻打的突厥,不同於一般尋常對手。
其疆域遼闊不說,騎兵更是剽悍,且最為擅長在草原戈壁中設伏突襲。
此次押運糧草雖說都在大唐境內。
但距離北方草原不過數百裡,就在突厥勢力的邊緣,突厥輕騎一日夜便可奔襲而至。
在戰場上,雙方為了取得勝利,各種陽謀、陰謀輪番使用。
誰又能料到,麵對大唐十多萬大軍的圍剿,突厥人會不會鋌而走險,派出精銳騎兵突襲大唐後方糧道?
且不說此次糧草作為前線命脈。
就光是大唐太子運送糧草這一點,這次的副將人選,必須有一位穩重老練的將領輔佐才行。
既要能征善戰,又需深諳調度之道。
最重要的是能製衡太子的冒進之舉。
這樣的人,若是在北伐未開始之前,隨隨便便也能拎出來兩位。
如柴紹、李道宗皆是上上之選。
一個是追隨高祖太原起兵的元勳,虎牢關下單騎衝陣,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
同時也是平陽昭公主李秀寧的丈夫,算是皇親國戚中難得的能征善戰之輩。
其領軍沉穩老辣,總能在險局中尋得破敵之機。
另一個李道宗,乃是真正的皇室宗親。
自少年時便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更是多次出使番邦,深諳外交與軍事的微妙平衡。
無論是排兵布陣還是統籌調度,皆是一等一的好手。
可惜此刻二人均已奔赴北伐前線,難以抽調。
更不要說李靖、李世績、程咬金、尉遲敬德、秦瓊之流。
任何一人,都足以獨當一麵。
但如今這些名將都已各司其職,肩負著北伐的重任。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炭火劈啪作響。
就在長孫無忌都陷入苦思之際。
房玄齡上前一步,對著李世民拱手道。
“陛下,臣舉薦左驍衛將軍,郭孝恪。”
在聽到房玄齡舉薦之人,乃是郭孝恪之後。
不說在其旁的長孫無忌和杜如晦兩人,俱是眼前一亮。
就連身為武將的李孝恭,也忍不住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李世民更是目光一凝,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
\"郭孝恪嘛?朕倒是差點把他給忘記了.....\"
而至於為什麼眾人和李世民,在房玄齡提出舉薦郭孝恪之後,皆表示讚同。
蓋因為郭孝恪的履曆和戰績,足以服眾。
雖然說,沒有李靖、秦瓊之流的顯赫威名和驚豔戰績。
但郭孝恪卻也是一位實打實,擁有不菲戰績的宿將。
其最亮眼的戰績,還是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東征王世充之戰。
那時,竇建德擔心唐朝滅掉王世充後,下一個就輪到他自己,於是便率軍援救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