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戀愛中的人都會下降。
寶音公主一聽到是李恪的計劃,並且他還會親自率軍前來,眼中頓時閃過欣喜的光芒,臉頰也泛起淡淡的紅。
她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失態,故作鎮定地問道。
\"那...燕王殿下何時動手?需要我們如何配合?\"
袁天罡將她的反應儘收眼底,心中暗笑,表麵卻正色道。
\"明日就會有暴風雪,後天黎明時分行動。所以,我們也沒有這麼多時間,等公主你調兵遣將。”
“屆時公主隻需率領部下有我們配合假扮馬賊,在定襄城西製造混亂即可,將東西拿到手就行。\"
寶音公主點點頭,突然想到什麼,聲音微弱的說道:\"那傳國玉璽到手後...\"
\"自然會見到燕王殿下了。\"袁天罡意味深長地補充一句。
寶音聞言,眼中光彩更盛,連聲音都輕快了幾分。
\"先生放心,我定不負所托!\"
......
大唐長安,過完年的長安,即將迎來第一個節日——元宵節。
所以,這時候的長安,儘管天氣還稍微有些寒意。
但大街小巷中依舊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湧動著歡慶元宵的熱潮。
尤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去年的旱災,算是貞觀年間最後一次較大的天災了。
重新迎來安康日子的百姓們,將對今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對未來的期許都傾注在元宵佳節的籌備中。
就連朱雀大街兩側,以及東西兩市,更是零星掛出了提前亮相的紅色燈籠。
有些敏銳商機的商販,更是早早支起了攤位,叫賣起各式各樣的元宵花燈和應節點心來,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太極宮中,李世民正在禦書房批閱奏折。
長孫皇後輕移蓮步走了進來,身後的侍女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
\"陛下,歇息片刻吧。\"
在踏進禦書房後,她伸手接過碗,將元宵放在案幾上,溫聲說道。
\"明日就是元宵節了,臣妾特意讓禦膳房做了您最愛吃的芝麻餡元宵,快來嘗嘗!\"
李世民聞言,放下朱筆,伸手揉了揉眉心,臉上浮出一絲苦笑道。
\"還是觀音婢你體貼,這幾日就征討突厥的戰事,朕被那些奏折纏得頭暈眼花。”
說話間,李世民拿起白玉湯匙,舀起一顆圓潤的元宵,不顧剛出鍋的熱氣,放進了嘴裡。
被燙得直吸氣,卻又舍不得吐出。
長孫皇後見狀,眼中閃過一絲心疼,沒好氣的說道。
\"陛下慢些吃,小心燙著。\"
說完,趕忙為李世民斟了杯清茶,一邊遞到李世民嘴邊,一邊說道。
\"突厥的戰事固然重要,但陛下也要保重龍體才是。\"
“觀音婢你也知道,去年旱災剛過,朝臣們有的主戰有的主和,吵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統一了意見,要趁著突厥羸弱,一舉平定這個心腹大患。”
說話間,李世民已經將碗中的元宵全部吃完,他放下白玉碗,歎了口氣道。
“隻是看著戰事久久沒有進展,有些朝臣又覺得有些勞民傷財了!\"
“昨日還有人在朝上諫言,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建議朕與突厥議和。可頡利屢屢背盟,若不徹底擊潰,邊境百姓何時才能真正得到安寧?”
長孫皇後繞至李世民身後,雙手輕輕按上他緊繃的肩膀,望著輿圖上用朱砂標注的朔方郡,輕聲道。
“陛下可還記得,武德四年平定劉武周時,也是這般膠著。當時您按兵不動,待敵軍糧儘北撤時才銜尾追擊,終獲大捷。”
說到這,長孫皇後輕輕握住李世民的手。
“自然記得。”
對於這場對李世民而言,都較為漂亮的戰績,他自然記憶猶新。
\"所以,陛下不必太過憂心。李靖將軍用兵如神,想必很快就會有捷報傳來。\"
聽到長孫皇後的安慰,李世民自信的笑了笑,目光轉向大殿外。
\"有李靖在,戰事上朕自然不擔心,就是那些朝臣...\"
然而,話還未說完,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侍內總管王德雙手捧著一封火漆封口的軍信,幾乎是小跑著衝進禦書房,額頭上滲出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到地上。
“陛下!急報!從勝州八百裡加急送來的!”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長孫皇後也下意識握緊了他的手。
隻見密信封口的狼頭印泥已有些許磨損,顯然經過了長途奔波。
李世民一把撕開火漆,展開絹帛。
“怎麼樣了,陛下?”長孫皇後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哈哈哈……好好好!還是恪兒懂得體貼他父皇,竟然不費一兵一卒,就收服了突厥九個部落,三千精銳騎兵,近三萬的突厥部眾,極大的削弱了頡利的實力。”
隻見,李世民的聲音中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將密信遞給長孫皇後。
原本有些惆悵的他,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一屁股坐在龍椅上,端起案幾上的茶盞一飲而儘。
“這封捷報一來,看樣子朕又能安心過個元宵了!”李世民舒展眉頭,語氣輕鬆了許多。
長孫皇後仔細閱讀著密信:\"二郎,恪兒,果然不愧是咱們皇室的千裡駒啊!”
見到李恪再立新功,長孫皇後也是與有榮焉。
李世民拿起案頭的《蘭亭序》,嘴角的笑意幾乎要溢出來。
“三萬部眾!這比打贏十場仗都管用。當年漢武帝有冠軍侯幫他逐匈奴,也不過是讓他們遠遁漠北,哪像我兒這般,不費刀兵就瓦解了頡利的根基。”
隻不過,說到李恪這個兒子,他忽然想起另一個兒子太子李承乾來。
想到這,他放下準備臨摹《蘭亭序》的毛筆,對著長孫皇後道。
“對了,觀音婢,最近承乾在乾什麼?也不見他來請安,就連早朝都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