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擴寬城市,吸引更多人員流入,債務將永遠無法還清(欠款的利息不高,但基數太大)。
問題是,債務已達頂峰,也沒有錢給石鐵修路了,他隻好自己去修。
轉眼又是一年時間。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這還是石鐵第一次,保持這麼長時間的高強度勞動,力量、速度和鋪路技巧,都在不知不覺間提升到了,超過他常識理解的程度。
當他發現自己能輕易扛起,木製手推車的載重上限後(至少兩百公斤),他就把車賤賣了(也很破舊了)。
之後的日子,他都靠將石塊拋擲到懸崖上方的方式來搬運它們,遇到太重的石頭,他則會先將其鑿成石板再拋擲。
比起不停往複在路上,這樣扔上去就快捷多了,而且懸崖上就是草地,能很好的緩衝和摩擦,控製好力度,不存在會彈跳滾落下來的情況。
石頭路圍成方塊,呈一條直線,平行於河岸懸崖一直往下遊延伸,足足有一百格方塊才停下了腳步。
前五十格都是住宅,之後五格是商業,之後十格是工業,之後四格是商業,之後一格預留做公務建築,後一格建學院和圖書館(沒錢先空著),一格鋪出墓園,往後到頭全是住宅。
隨著城市的擴張,最先出現在石鐵麵前的問題,不是他累不動,而是沒石頭了。
附近的石頭已經被他搬光,從牧場往下二十公裡,河岸邊僅剩下了泥土和懸崖,連指甲蓋大的碎石都沒了。
要獲取石料,他就得從碼頭處步行往下遊走更遠,每天光是去返走這麼一段路都得花半天時間。
如果花錢委托石匠,石料就完全不需要擔心,而且鋪路速度比他更快。
隻是,錢,他沒有!
望著一直守在碼頭上,什麼事都不做,也不會跟隨去搬運石料的治安官,剛剛還在下遊扔了半天石頭,才走回碼頭附近的石鐵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我要自己鋪路,不能開一間石匠鋪,招聘一群人給我做事?”
結合之前飯館和農田的經曆,石鐵繼續展開聯想計劃“規劃區域,讓市民自己建起來的,是屬於他們的產業,城府隻能收稅。”
“如果是我們花錢請他們造的,就是屬於城府的。”
“那如果花錢讓他們造一個石匠鋪,應該就是城府的商鋪,未來鋪路建房都可以直接讓他們去做。”
有了如此想法後,他就不想再繼續乾活了。
返回城主室後,他寫下了任務書,卻又發不下去,因為沒錢。
城主室內,新的簡報剛送到石鐵手裡。
新擴展的居民住宅區,已經有七成土地建築了房屋,全城總人口也比之前翻了兩倍。
城市勞動力缺少的問題不僅完全消失,反而還超了幾倍,新的古代商業和古代工業設施陸續出現,給城府的稅收直接翻了兩番。
接下來的日子,石鐵也隻需要慢慢等待餘額累計起來,還清欠款就行了。
他打算休整一年,去圖書館看書等待。
比起鋪路,他還是更喜歡坐著不動看書。
圖書館二樓,除了地理和曆史,就全是奇奇怪怪的武功法術,以及一些練武修法的心得日記。
這些東西,光是看一遍,石鐵就覺得頭痛。
倒不是看不懂,而是他覺得太累了,理解功法上的奇怪名詞,要花費他大量的精力,更彆提照著書本去展開手腳訓練了,他這段時間隻想休息。
一樓的書,大部分是名人傳記和故事小說,隻有一個書櫃是工具書。
對於工具書,石鐵沒有興趣,小說傳記倒是他的心頭好。
轉眼間,三年過去。
圖書館一樓上萬本藏書都被石鐵看完。
閱讀能力提升之後,他隻需一眼掃過,就能將a4紙大小的一頁紙內容全部看完。
七八百頁的厚書在他手裡,也就十幾分鐘的功夫。
眼見藏書都被看完,石鐵慌了。
未來怎麼辦?
係統還會進新書嗎?
係統沒有回答。
坐在二樓的專座,石鐵的目光落在了從未碰過的幾個書櫃,習慣了每日都有事做後,突然發現以後可能沒事做,難免會不舒服。
而且,休息了整整三年,他其實也沒有當初那麼疲憊,身體裡仿佛有股勁兒要冒出來,卻沒有宣泄口。
石鐵來到一排功法前,望著最厚重,位置最高的一本書說道“看來,以後隻能練武學法來打發時間了。”
“等到把書上的內容都忘乾淨,再重新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