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一聽,這沒跑了,指定就是呀,他嚇得深吸一口氣,伏在桌案上的時候兩隻手開始發抖,“大夫,您一定要救救我,我求求您了,多少錢都行,您救救我!”
老大夫微微笑道:“先生莫憂慮,老夫精研此道多年,況且你的病還未深入臟腑,老夫給你拿兩顆特製的解毒丸即可!”
幕僚雙手捧著兩顆花了一百兩銀子買來的藥丸子,臉上帶著忐忑的喜意問道:“大夫,兩顆就夠了?”
老大夫笑的神秘莫測,“放心,老夫敢保證,藥到病除,隻是服藥後或可出現腹瀉的症狀,你不用擔心,這是好事,排毒!隻有一事需得注意,事不可再,否則神仙難救啊!”
幕僚頭點的像隻磕頭蟲,“好,都聽大夫的,您真是神醫啊!”
老大夫吩咐徒弟給幕僚端來一杯清水,幕僚就著清水將藥服下,千恩萬謝的走了。
看著幕僚走出藥堂,小徒弟走到老大夫身邊問道:“師父,還是您厲害,兩顆牛黃解毒丸就賣了一百兩銀子!”
老大夫得意一笑,“你們呀,都好生學著點吧!”說完,倒背起手,哼著小曲去後院了。
幾個小徒弟一看,師父走了,今兒這一關算是過了,手心保住了,真是皆大歡喜呀!
幕僚打藥堂出來後,他覺自己的身體用過藥後舒暢了許多,再次回頭看了看藥堂的牌匾,腳步輕鬆的往永信伯府走去。
快走到永信伯府門口的時候,他覺得那股藥味好像又竄出來了,心裡一哆嗦,猛然想起大夫的話,事不可再,神仙難救。心底一凜,頓時覺得這永信伯府的大門就像是黃泉鬼府的大門,透著一股陰森的恐怖。
幕僚有心收拾收拾東西請辭,可一想到豐厚的月銀,還有自己頂著永信伯府的名頭在外麵置辦的那些產業,他如何能舍下。
他不過來到府裡才兩年,家產已經翻了兩番了,況且他現在還不算永信伯的心腹,等再熬上幾年,成了永信伯的心腹,那銀錢還不是招手就來,推都推不出去啊!
想到此,幕僚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傍上的大腿,此時絕不能離開永信伯府,既然他不能離開,那便想辦法讓那一家子離開,沒有他們,府裡的公子不會胡亂出手,也就不會城門失火殃及自己這條池魚了。
幕僚打定主意,剛想進門,忽然便聽到不遠處的巷子裡有動靜,鬨哄哄的。那條巷子裡開著伯府的側門,幕僚擔心伯府有事,便抬腳往巷子走去。
剛到巷子口,他便看到陳家二房陳岌的夫人在一群娘家人的簇擁下,帶著滿臉怒色出來。
幕僚嘴角冷笑,這麼快就來接人了!
陳岌的夫人娘家姓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名下有幾家綢緞莊子,算是中產之家吧,家中子嗣單薄,僅有兩個女兒。
這位孟夫人是次女,自小性子潑辣,曾經在自家鋪子裡與客人爭執,名聲極為不好在家待到十八歲也沒有人家肯上門提親。
永信伯為了惡心二房,便把孟家女說給了陳岌,做他的夫人。
此刻,這孟夫人一手叉著腰,不時回頭,嘴裡罵罵咧咧,“呸,沒用的東西,浪費了老娘好幾年的時間,總算是解脫了!”
說著,一甩帕子,便上了巷子口的馬車。
幕僚看的唏噓,真是牆倒眾人推啊,自己要是不去推一把,都說不過去,畢竟,人要學會順勢而為嗎?
幕僚獰笑幾聲,打定了主意,從正門回了永信伯府。
永信伯這會在書房裡,聽管家來同他說了二房陳岌與妻子寫下和離書的事。
永信伯靠在椅背上,帶著滿臉慈祥的說:“終歸是我們府裡對不住人家姑娘,這樣吧,你去孟家走一趟,送一千兩銀子,隻說是我們伯府給孟姑娘的補償。”
管家奉承了一句伯爺寬厚便領命而去了。
管家是個會辦事的,找了幾個能說會道的小廝一起,趁著天未黑,學子剛放學的時候,繞道國子監還有兩個書院,一路宣揚這著永信伯的仁義將銀子送到了孟家人手裡。
愣是把千兩銀子送出了萬兩黃金的氣派。給京城百姓又添了一樁飯後談資。
孟家感恩戴德之餘,又在管家的示意下從千兩銀票中抽出了一張百兩的作為給管家的謝禮。管家笑容滿麵的離去。
伯府裡發生的事沒有瞞過幕僚的眼睛,他在院子裡踱了兩圈,便回屋研墨,寫了一封信,招了跟隨他多年的小廝送出去。
第二日一早的茶館裡,說書人精神抖擻的坐在台上,把昨晚孟家女和離,還有永信伯府仁義送銀子的事大肆渲染之後,激情洋溢的說了一個多時辰。
直說的是群情激憤,所有的人由昨天對二房的憐憫變成了今日對二房的詛咒,憑著一己私欲困了人家姑娘五年的大好時光,真是害人不淺啊!
誰家沒有姑娘,誰家沒有姐妹,聯想到自家,茶館的看客簡直要暴起。
這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這樣的人家就該出族,免得辱沒了永信伯府的門楣!”
一石激起千層浪啊,大家都附和起來,後來竟有讀書人寫了文章,去永信伯府門前宣讀,要求永信伯府將二房除族,否則不足以平民憤。
伯府正堂裡,幕僚將街上發生的事都同永信伯稟過了。永信伯自聽後就沒再說話。
幕僚看著永信伯沒有一絲表情的臉上,心裡打鼓,伯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這族是除還是不除呢?
永信伯總覺得心裡有點不踏實,好像事情的發展太快了些,有種不受控的感覺。
就在這時,管家來稟告,說是戶部來人,因為陳岌多日不去上值,他的差事已經給了彆人,以後不用再去戶部了。
永信伯知道,這戶部還是給陳岌留了麵子的,沒有直接說他私德敗壞。
眼見的二房已經沒有任何價值,連繼續折騰他們的價值都沒有了,以後,隻等看他們被除族之後,爛在泥裡,如同蛆蟲般過活了。
想到這裡,永信伯終於點頭,讓人請來了族老,一番商議之後,順應民意,將陳家二房從族譜上徹底劃去。
從此,陳家二房與永信伯府再無半點乾係。
喜歡逃荒路杳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逃荒路杳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