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惜瓊花,亂世舞,大周雙王分立苦。烽火連天舊夢斷,幽王笑裡藏刀路。權柄爭,烽煙起,誰人解此中愁緒。
東洛邑,王氣聚,平王東遷心未許。二王並立朝綱亂,諸侯觀望風雲怒。晉文侯,揮劍出,誓斬亂源清玉宇。
戰鼓擂,血染土,餘臣魂斷英雄路。一朝平定乾坤定,周室重歸一統譜。惜瓊花,淚如注,曆史長河多少苦。
望江山,心如故,願得盛世長相駐。晉侯功高名千古,後世傳頌英雄譜。惜瓊花,莫辜負,且將豪情寄詞賦。
姬宮湦的荒誕之舉打破了宮廷原有的寧靜與秩序。他對褒姒的極度寵愛,竟到了廢嫡立庶的地步,申後的王後之位被無情廢黜,姬宜臼的太子之位也被剝奪,取而代之的是褒姒成為新王後,褒姒之子姬伯服被立為太子。
姬宜臼與其母申後在宮中受儘屈辱,無奈之下,隻能偷偷逃離這危機四伏的王宮,一路奔波,前往申國投奔申侯。申侯聽聞女兒與外孫的遭遇,怒不可遏,心中暗暗發誓定要為他們討回公道。
華夏曆1926年,申侯深知僅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對抗姬宮湦,於是暗中聯絡了繒國和西北的犬戎部族,密謀突襲鎬京。那是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鎬京城外一片寂靜,突然喊殺聲震天,犬戎的鐵騎如狂風般衝向鎬京。周幽王在宮中驚慌失措,試圖組織抵抗,但已然無力回天。最終,姬宮湦被殺,太子姬伯服也在混亂中被砍死。姬宮湦死後被追諡為幽王。
這場血腥的政變過後,以申侯為首的幾個諸侯經過商議,一致擁立姬宜臼為新一代天子。新天子初立,朝堂動蕩,為了穩定局勢,姬宜臼任命鄭武公擔任司徒,與晉文侯一同輔佐周王室。姬宜臼在鄭武公、晉文侯的輔佐下,勉強支撐著這風雨飄搖的周王室。
然而,命運似乎並未放過姬宜臼這位年輕的天子。姬宜臼繼位後,周地其他百姓不服,認為姬宜臼弑君弑父不仁不義。虢國侯虢公翰便以姬餘臣是周幽王弟弟的身份,擁立其為周天子。大周形成雙王並立的局麵。
同年,犬戎再次發兵襲擊周王畿,富饒的土地瞬間陷入一片戰火之中。百姓們流離失所,哭喊聲回蕩在殘破的街巷。
秦國國君秦襄公聽聞周王室有難,毅然率領大軍前來勤王。姬宜臼望著這位英勇的君主,眼中滿是期待,他高聲道“西戎凶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隻要秦國能攻打並趕走西戎,如果秦國攻占這些土地,那這些土地就歸秦國所有。”說罷,與秦襄公鄭重盟誓。
秦襄公領命而去,他的大軍士氣高昂,將士們個個視死如歸。戰場上,秦軍如猛虎下山,奮勇向前,與犬戎展開了激烈的廝殺。犬戎大軍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漸漸難以招架,終於敗退而去。
秦襄公首戰告捷的消息傳至姬宜臼耳中,他大喜過望,對著左右臣子說道“給秦公記功,待犬戎退出岐山,再予以封賞。”宮廷之中,短暫地洋溢著喜悅的氣氛。
然而,犬戎並未就此罷休。他們首戰大敗後,大軍四散奔逃,至岐山腳下,犬戎首領彙攏殘軍,重整旗鼓,準備再次攻擊秦軍。
在岐山腳下,犬戎大軍以一種更加凶猛和決絕的姿態衝向秦軍。秦軍被這突如其來的反擊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間陣腳大亂。激烈的戰鬥中,秦軍漸漸失去了優勢,最終敗下陣來。
姬宜臼聽到秦軍戰敗的消息,剛剛放鬆的心又一次提了起來,滿心的憂慮寫在臉上。他在朝堂上焦急地問道“諸位愛卿,如今秦軍大敗,犬戎勢大,該如何是好。”眾臣皆搖頭不語,整個朝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姬宜臼望著這些沉默的大臣,心中滿是失望和無奈。他深知,周王室的權威已經大不如前,諸侯們各自為政,如今麵對犬戎的威脅,竟無人能提出有效的對策。
在這艱難的時刻,姬宜臼隻能寄希望於秦襄公能夠再次重振旗鼓,擊退犬戎。而秦襄公也並未放棄,他在戰敗後,迅速總結經驗教訓,重新整頓軍隊,準備與犬戎展開新一輪的殊死搏鬥。
秦襄公,這位英勇無畏的君主,率領著他的秦軍與凶悍的犬戎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激戰。然而,戰況膠著,犬戎勢大,秦軍雖拚死抵抗,卻依舊難以迅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周王姬宜臼坐在朝堂之上,眉頭緊鎖,滿臉憂慮。他望著下方默默不語的諸臣,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焦慮。犬戎的威脅如同一把利劍,高懸在他的頭頂,讓他每日都提心吊膽,生怕那野蠻的敵軍攻破王城,帶來無儘的災難。
此時的大周,正處於雙王並立的尷尬局麵。以姬宜臼為首的周軍和以姬餘臣為首的周軍,不僅未能團結一致抵禦外敵,反而時常因為權力和利益的紛爭而產生摩擦。姬宜臼被這內憂外患攪得不勝其煩,卻又無可奈何。
一日,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秦襄公邁著堅定的步伐上殿麵君,他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愧疚“大王,犬戎勢大,此次阻敵之戰,勢必曠日持久,臣無法快速擊敗敵軍,請大王降罪。”姬宜臼連忙起身,親自扶起秦襄公,說道“秦公不必自責,犬戎自古就時常侵擾我中原之地,他們凶猛殘暴,非一日可破。如今局勢危急,本王已決定遷都洛邑,不知秦公可否派兵護送?”秦襄公毫不猶豫,拱手道“臣願派兵護送,定保大王周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華夏曆1926年秋,蕭瑟的秋風中帶著絲絲寒意。秦襄公一方麵指揮著前線與犬戎的激烈戰鬥,一方麵精心挑選出一隊精銳兵馬,肩負起護送姬宜臼遷都的重任。
遷都的隊伍緩緩啟程,旌旗飄揚,卻難掩那凝重的氣氛。隊伍中的人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迷茫和不安。秦襄公派出的心腹將領,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路上,曉行夜宿,風餐露宿。白天,烈日當空,將士們汗流浹背,卻依舊步伐堅定;夜晚,月明星稀,營地中篝火點點,守夜的士兵不敢有絲毫的疏忽。每經過一處山川險阻,都仿佛是一次生死的考驗。
經過漫長的跋涉,非隻一日,遷都隊伍終於抵達了洛邑。這座新的都城,將承載著周室的希望與未來。自此,大周分裂為姬宜臼的東周和姬餘臣的西周,周室的輝煌已如落日餘暉。
華夏曆1929年夏,經過三年漫長而殘酷的戰爭,犬戎終於在秦襄公的頑強抵抗和各方勢力的聯合打擊下被擊退。戰火紛飛的大地漸漸恢複了平靜,然而,戰爭留下的創傷卻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中。
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晉文侯和鄭莊公作為後方供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著糧草和物資,保障了軍隊的戰鬥力。
姬宜臼決定論功行賞,以表彰那些為保衛周室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朝堂之上,姬宜臼高坐王位,目光莊重而威嚴。他首先讚揚了秦襄公在與犬戎戰鬥中的英勇無畏和巨大犧牲“秦襄公,你在抵禦犬戎的戰鬥中,身先士卒,不畏強敵,為周室的安寧付出了太多。本王話複前言,將岐山以西地區賜予你,望你能繼續守護這片土地,為百姓謀福祉。”秦襄公跪地謝恩,他深知這份賞賜的厚重,也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
晉文侯和鄭莊公也因其貢獻受到了豐厚的賞賜。然而,他們都清楚,周室的衰落已不可逆轉,而新的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秦襄公回到封地,望著廣袤的岐山以西地區,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是秦人的新,也是他們走向輝煌的基石。他決心勵精圖治,讓這片土地繁榮昌盛,讓秦國在他的手中崛起,成為華夏大地上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秦襄公奮力擊退犬戎,姬宜臼在洛邑得以站穩腳跟,終能騰出手來,與姬餘臣爭奪大周天下。這兩位周王,皆視自己為正統,欲一統周室,戰亂的陰霾籠罩著華夏。
華夏曆1935年,姬宜臼決心一舉鏟除姬餘臣,派大將南宮齊率兩萬大軍討伐西周。姬餘臣亦不甘示弱,遣大將羋渠率軍迎戰。
戰場上,金戈鐵馬,殺聲震天。然而,南宮齊雖勇猛,但其武藝兵法均遜於羋渠。羋渠指揮若定,巧妙布陣,將南宮齊的軍隊逐漸包圍。最終,南宮齊的兩萬大軍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洛邑王宮之中,姬宜臼聽到這一噩耗,如遭雷擊。他呆坐在龍椅上,雙眼直愣愣地看著殿外陰雨綿綿的天空,心中滿是悲憤與無奈。大周的榮耀仿佛在這一刻黯淡無光,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壓力。
而此時,遠在晉國的晉文侯聽聞姬宜臼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心中深知周室的穩定對於天下的重要性。他果斷率領五萬大軍,奔赴洛邑。
晉文侯將大軍駐紮在洛邑城外,自己則隻身入宮,上殿麵君。姬宜臼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神色疲憊而憂慮。見晉文侯前來,他強打起精神問道“晉侯來此有何事?”
晉文侯恭敬地行禮,道“陛下,臣聞南宮齊將軍率兩萬大軍伐西周,全軍覆沒,特率大軍五萬,前來支援。
姬宜臼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臉上的陰霾頓時消散了幾分,大喜道“晉侯真乃忠臣也。若能助朕平定叛亂,恢複大周正統,朕定當重重賞賜。”
晉文侯鄭重領命,轉身出宮,準備與姬餘臣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晉文侯深知,這場戰爭不僅關乎周室的正統,更關係到天下的穩定。他回到軍中,與諸位將領精心謀劃戰略。五萬大軍士氣高昂,誓要為周室的統一而戰。
姬餘臣這邊,雖然初戰告捷,但得知晉文侯率領大軍前來,也不敢掉以輕心。他加緊訓練士兵,加固城防,準備迎接更為激烈的戰鬥。
戰爭的號角再次吹響,晉文侯的大軍如潮水般湧向姬餘臣的城池。雙方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之戰。晉軍憑借著出色的戰術和高昂的士氣,逐漸占據了上風。
但姬餘臣的軍隊也拚死抵抗,戰鬥異常慘烈。城牆上,箭矢如雨,鮮血染紅了大地。晉軍一次次衝鋒,又一次次被擊退,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在晉文侯的英明指揮下,晉軍終於找到了敵軍的破綻,一舉攻破城門。姬餘臣的軍隊陷入混亂,紛紛潰敗。姬餘臣見大勢已去,欲逃離王城,卻被晉軍發現,最終被生擒。
華夏曆1947年,經過十餘年的艱苦戰爭,晉文侯終於消滅了西周王姬餘臣,為姬宜臼掃平了障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