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家中尚有些餘財,其家族從正德年間開始便"棄武從文",接連數代人得以考中舉人,勉強也算是代州當地的大戶。
而他也還算爭氣,於萬曆四十六年中舉之後,次年春天便順利考取進士,被授予河南商丘知縣。
因在任上政績斐然,他奉命於去年回京述職,升任兵部六品主事,搖身一變成為仕途一片光明的"京官"。
或許是父祖庇佑,他擔任兵部主事不久,朝廷便平定了由山東白蓮賊首徐鴻儒掀起的叛亂,並在遼東重創女真建奴。
在這個過程中,他因為親赴前線點驗戰果,辦事仔細妥當,並且對於軍事謀略頗有見解,接連受到了山東總兵楊肇基以及遼東副總兵滿桂兩位宿將的賞識,於回京之後被保舉為兵部正五品的郎中,執掌保管軍中輿圖的職方司。
可他萬萬沒有料到,就在前日即將下值的時候,他卻意外見到了專門前來宣旨的內侍,聲稱天子命他於乾清宮暖閣奏對。
事情傳開之後,不知多少同僚屬下向他投來嫉妒的目光,昨日甚至還驚動了公務繁忙的尚書大人。
"孫大人,咱們到了.."
恍惚片刻,熟悉的呼喝聲再度於孫傳庭的耳畔旁響起,令其下意識抬頭觀瞧。
眼前的宮殿威嚴肅穆,高聳門楣上鎏金的"乾清宮"三個大字在頭頂烈陽的映襯下更是熠熠生輝。
此地便是大明最高的權力中樞。
...
...
"臣孫傳庭,奉旨麵聖。"
"吾皇聖躬金安!"
才剛剛邁進幽靜的乾清宮暖閣,自幼習武導致身材高大的孫傳庭便跪倒在地,聲如洪鐘的朝著案牘後的消瘦人影叩首行禮,神情很是激動。
他孫傳庭何德何能,能夠以兵部郎中的身份,單獨於乾清宮暖閣麵聖,這是多少文官武將窮極一生也難以達到的夢想。
"愛卿免禮平身。"
隻刹那,年輕天子的呼喝聲便驟然響起,急切的聲音中同樣摻雜著溢於言表的激動和期待。
放眼原本明末曆史上的諸多星辰,孫傳庭或許不是最耀眼的那一顆,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顆。
這位試圖憑借一己之力,為大明續命的文官可是在曆史上享有"傳庭死,則明亡"的美譽。
對於這位能文能武的國之乾臣,朱由校寄予了萬千期許。
"多謝陛下。"
聞言,本是顯得有些拘謹的文官便從絲絨地毯上起身,落座於在暖閣中央早已擺放好的木椅之上。
一時間,偌大的乾清宮落針可聞,氣氛顯得有些尷尬,但四目相對的君臣二人卻是均能夠瞧出對方臉上的激動之情。
感受到身旁天子因為過於激動導致胸口微微有些起伏的小動作,司禮監掌印太監麵色雖是不動聲色,但也細細打量起眼前氣宇軒昂的文官。
看樣子,這位孫傳庭孫大人在天子心目中享有的地位,比他想象中還要重要。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