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易出行。
儘管前兩日剛剛下過一場瓢潑大雨,但京畿之地依舊酷熱難耐,除卻天色剛剛大亮以及太陽落山之際這兩個時間點,街道上少有販夫走卒行走,大街小巷間充斥著因熬製糧草而導致的藥香味。
卯時三刻,伴隨著沉悶的宮鐘聲,傳承了兩百餘年的紫禁城再度開始了新一日的迎來送往。
巍峨的皇城中,一名瞧上去不過三十上下的文官正有些茫然的跟在內官身後,小心翼翼的往皇城深處的內廷而去。
或許是身上的官袍有些厚重,不過盞茶的功夫,文官的額頭上便隱隱滲出了汗珠,乃至於打濕其衣領。
不過這名身高七尺有餘,麵容也很是白淨的文官此刻卻無暇理會身上的不適,隻是低頭趕路,模樣頗為拘謹。
"嘿,大明朝真是變了.."
"五品的官員,都能進宮覲見了?"
隨著一行人愈發深入,沿途碰到的宮娥內侍也是越來越多,其中便有好事的內侍麵露訝色,故作神奇的朝著身旁的同伴揶揄道。
自太祖朱元璋從南京建國稱帝以來,除卻特殊情況之外,凡是能夠單獨進宮覲見天子麵聖的,最起碼也得是個正四品的京官。
可剛剛那文官雖是年輕,瞧上去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十歲,但胸前的補子卻是正五品的白鶴,身份在這京師,實在稱不上顯赫呐。
"閉嘴!"
"瞎了你的狗眼!"
聞聽耳畔旁響起的嘲弄聲,在場的內侍們頓時麵色大變,隨即異口同聲的訓斥道"你看不見剛剛領頭之人,乃是司禮監的少監曹公公嗎?!"
"若是尋常官員,焉能勞煩曹公公親自引路?!"
嘶。
聽到身旁同伴七嘴八舌的低吼聲,最先說話的內侍心中不由得咯噔一聲,隨即便是幾個耳光抽在自己臉上,警醒自己禍從口出,日後萬萬不可有此心理。
不過在臉色脹痛的同時,這內侍也不由得在心中將剛剛與他擦肩而過的文官牢牢記在心中。
以天子即位以來的行事作風來觀瞧,凡是能夠被其親自召見,於乾清宮暖閣奏對的朝臣嗎,無論官職高低與否,來日必當委以重任,引為心腹肱骨。
而剛剛那名文官,極有可能便擁有此等羨煞無數人的待遇。
...
...
"孫大人,咱們這便要到乾清門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道有些微弱的呼喝聲將一路上都有些迷茫的文官喚醒。
放眼瞧去,巍峨的乾清門已是赫然映入眼簾,而遠處莊嚴肅穆的宮殿也是清晰可見。
"多謝公公提醒.."
短暫的錯愕過後,被稱之為"孫大人"的文官便朝著眼前的內侍拱了拱手,隨後便手忙腳亂的整理起身上的衣衫,並擦拭額頭上不斷滑落的汗水。
實話實說,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乾清宮"奏對",他既興奮又迷茫。
他叫孫傳庭,乃是山西代州人氏,祖上曾在洪武年間立下戰功,被封為振武衛百戶,於山西代州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