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待馬世龍等將校下令,訓練有素的火銃手們已然完成了第二輪齊射,瞬間升騰而起的黑色硝煙不僅阻礙了眾人的視線,也將剛剛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所吞噬。
雖然相比較傳統的弓弩,大明的火器在射程和威力上均是擁有著絕對的優勢,但裝填速度過慢卻是其不容忽略的弊端。
尤其是在麵對以齊射能力見長的遊牧民族的時候,這些相對笨重的火炮往往難以發揮出預想的效果,繼而被遊牧民族衝至陣前,一觸即潰。
為了解決裝填速度過慢所帶來的弊端,常年鎮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在結合了自身的經曆,以及彼時大明工匠的技藝之後,創建了"三段式"的射擊方式,以提高火銃的攻擊效率。
在永樂年間正式問世以來,這"三段式"的射擊方式已然在大明軍中持續了兩百餘年,一直沒有被淘汰,足以證明其價值。
砰砰砰!
說話間,第三輪槍炮聲響起,眼神冰冷的火銃手們在發射完畢之後,毫不猶豫的側身離去,將剛剛的位置讓給身後的長槍手們,沒有半點拖泥帶水。
火銃發射完畢,接下來負責抵禦女真建奴的擔子,便壓到了藤牌兵和長槍兵的身上。
隻是讓李如柏和馬世龍等將校,以及諸多如臨大敵的官兵們沒有料到的是,在三輪槍炮聲過後,想象中的喊殺聲卻是再也沒有響起,隻剩下戰馬痛苦的嘶鳴聲。
難道建奴被全殲了?
此等讓人熱血沸騰的念頭才剛剛湧現,便被馬世龍搖頭擱置。
朝廷最新研製出來的這批火器雖是凶狠,但精準度終究有限,遑論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對麵的建奴應當有不少"漏網之魚"才對,豈會如此安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有些不符合常理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無需理會這些韃子。"
"我等先行撤往海州城。"
就在馬世龍和身旁副將麵麵相覷,琢磨著是否要縱兵而出,捕殺黑暗中的"漏網之魚"的時候,老將李如柏便是縱馬行至陣前,並以不容拒絕的口吻吩咐道。
不管怎麼說,他們此行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馳援海州城而來,一切當以海州為主。
"遵令!"
本就有些猶豫不決的馬世龍聽聞李如柏的命令之後,頓時熄滅了心中的蠢蠢欲動,轉而高聲指揮著身後的官兵們有條不紊的往海州城門撤去。
早在第一輪槍炮聲響起的刹那,手中守將黃龍便是徹底確認了城外"援軍"的身份,並且命令打開了城門。
簌簌簌。
沉悶的腳步聲響起,萬餘名遠道而來的大明官兵們在頭頂朦朧月光的映射下,逐一湧入了千瘡百孔的海州城中;至於原本奉命襲擾這些官兵的建奴們大多都倒在了血泊之中,僅有少許行動遲緩的"幸運兒"逃過一劫。
...
海州城外數裡的緩坡上,全身上下籠罩在甲胄之中的鑲白旗杜度牙呲欲裂,渾身上下散發而出的戾氣和瘋狂使得周遭的將校們皆是噤若寒蟬,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前後不過盞茶的功夫,奉命前去襲擾的百餘名兒郎便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這些突然出現在海州城外的官兵,究竟是從何而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