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隨著盧象升等薊鎮將校被天子於乾清宮暖閣單獨召見的消息傳出之後,本就不平靜的朝野好似被注入一塊石子,引來了無數漣漪。
時至如今,縱使反應再愚笨遲緩的朝臣,也能夠感受到到天子對於"武將"的信重,似盧象升,熊廷弼這等能文能武的國之乾臣更是被天子依為肱骨。
當明白這一點之後,本是在暗中串聯的東林黨人猶如在黑夜間瞧見燈塔,瞬間明白了"前進"的方向,不知多少封書信飛向東南沿海地區,殷切盼望重出江湖的前任內閣首輔葉向高儘快解決那些不自量力的紅夷人。
如此,既有威望又有軍功的葉向高,方才能夠在眾望所歸之下回京輔政。
...
...
晌午過後,許是厭倦了京師的紛紛擾擾,身著常袍的天子朱由校在與自己的結發妻子共進午膳之後,便在錦衣衛緹騎的簇擁下越過西直門,直奔位於西山腳下的軍器局而去。
建奴雖是在遼南戰場屢屢碰壁,但也讓朱由校無形之中感受到了一絲"被偷家"的壓力。
他需要抓緊一切時間,填補整飭疏於操練多年的"京師門戶"。
唏律律!
沿著早已被整飭平整好的官道,朱由校一行人縱馬而行約莫小半個時辰,便出現在巍峨雄邁的西山腳下,一座幽暗深邃的峽穀也是赫然映入眼簾。
因為"軍器局"肩負著"中興"大明的重任,即便任職的工匠不準隨意進出,但錦衣衛和京營仍是在峽穀外設置了對應的箭樓和崗哨,另有專人負責檢驗腰牌。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這處原本無人問津的荒山野嶺已然因為"軍器局"的存在,儼然成為了大明的軍事禁地,距此約莫三十裡的小鎮更是彙聚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行商走卒以及工匠和兵卒家屬。
"叩見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諸多將士和錦衣衛敬畏眼神的注視下,朱由校縱馬進入峽穀,眼前的景象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的青山綠樹已是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拔地而起的平房屋舍,遠處的空地上還擺放著小山高的"廢銅爛鐵",時不時便能瞧見大汗淋漓,赤裸著上身的工匠。
"多日不見,此地倒是愈發雄偉壯觀了。"
翻身下馬,眾人簇擁著朱由校不斷前行,而因朝局紛爭不斷,心情頗有些陰鬱的年輕天子也終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無論是遼鎮的建奴,還是西南的土司,亦或者山東兗州的白蓮叛軍,均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軍器局的"脫胎換骨",近兩年生產的火器火銃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粗製濫造,惹得軍中士卒避之不及。
"臣畢懋康、徐光啟、孫元化、李之藻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就在朱由校對著右手方向一處工坊起了興趣,準備近前觀瞧的時候,耳畔旁突然響起了整齊劃一的呼喝聲,放眼瞧去隻見得幾位官員領著些工匠侍衛姍姍來遲,麵上的表情很是興奮激動。
"免禮平身。"
對於眼前由自己親手提拔的肱骨之臣,朱由校自是不會陌生,就連那孫元化也是他欽點的武科"榜眼",如今正在工部行走,唯獨後麵這自稱為"李之藻"的文臣瞧上去有些眼神。
似是瞧出了天子臉上轉瞬即逝的疑惑,與李之藻私交甚好,相識數十年的徐光啟趕忙上前,主動介紹道"啟稟陛下,李大人精通西學,對於火器之道也頗有研究。"
"前些時日,由臣和畢大人共同舉薦,經內閣允準之後,調回京師工部任職。"
話音剛落,從旁陪伴朱由校的司禮監掌印也適時上前,在天子耳中低語了幾句,輕聲介紹了李之藻的"履曆",以免君臣之間過於陌生。
畢竟李之藻此前雖然也是有資格身著緋袍的四品官員,但其長期在地方上任職,擔任治理河道的工部郎中?,於朝野間實在沒有多少存在感。
"原來如此.."
聽了徐光啟和貼身大伴王安的介紹之後,朱由校終是對眼前頗有些惶恐的老臣有了初步的認知,臉上的笑容也隨之和煦真摯了許多。
精通西學好啊,而且還善於治理河道?
他可不是朝中那些固守成規的迂腐之輩,最欣賞的便是像李之藻這種既有一技之長,又能夠主動"取長補短",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識分子。
"諸位卿家免禮平身。"
滿意的點了點頭,朱由校揮手喚起眼前跪倒一片的臣子和工匠們,並在徐光啟的介紹下,與幾名"表現出眾"的工匠寒暄了幾句,惹得那幾名工匠激動到無以複加,乃至於有些手舞足蹈。
大明實行"匠戶製度",工匠凡被編入"匠籍"之後需要父死子繼,世代傳承,不得脫籍分戶,唯有科舉或天子恩典等少數方式脫籍。
但尋常匠戶又如何能供得起後輩科舉讀書,故此這"匠籍"就好似一道無形的枷鎖,牢牢捆住隸屬於工部管轄的數萬名工匠及其後代子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時間的長河中,因為強製服役導致江戶們消極怠工,逃亡頻發,故此朝廷在成化年間放寬了政策,允許工匠"納銀代役",並在嘉靖年間全麵推行"班匠銀",勉強讓暗無天日的工匠們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工匠而言,那讓他們擺脫匠籍身份的銀子,仍是一筆可望而不可即的數目。
也正是因為"匠籍"的存在,此前軍器局和王恭廠所生產出來的火器質量方才參差不齊,時常出現炸膛等情況,甚至都不如邊軍內部自己生產的"仿製品"質量高。
而朱由校在正式選址重建了軍器局之後,便吸取了原有的教訓,在徐光啟和畢懋康的建議下,大幅度的提高了工匠的待遇,使得原本隻是敷衍了事,消極怠工的工匠們熱情高漲。
而朱由校這番看似有些多餘的措施,卻是讓軍器局的工匠們一掃之前的渾渾噩噩,直接調動了其積極性。
"朕聽說,卿家近些時日鼓搗出了一個新玩意?"
揮手屏退了因為過於激動,導致全身上下都在劇烈顫抖的工匠,朱由校重新將目光投向身旁的畢懋康等人,原本平靜的眼神中也湧現了一抹激動和期待。
若是他沒有猜錯的話,畢懋康等人鼓搗出來的新玩意,將會在火器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還請陛下移駕官廳!"
彼此對視了一眼過後,畢懋康便是躬身應是,黝黑的臉頰上也露出了一抹激動,顯然對自己鼓搗出來的"新玩意"十分自信。
"頭前帶路!"
迫不及待的點了點頭之後,朱由校便沿著平坦的官道疾步而行,已然顧不上理會耳畔旁層出不窮的山呼聲。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