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十。
在連續幾天稀稀落落的陰雨過後,氣氛沉悶的京師終是迎來了一個大晴天,頭頂熾烈的日頭仿佛在預示著未來幾個月的燥熱。
宣武門以西的門前大街上,原本人頭攢動的糧店坊市在經過最初的"哄搶"過後,終是不可避免的冷清下來,原本因為生意太好而口乾舌燥的糧店掌櫃也無精打采的靠在櫃台上發呆,暗道這大明確實不一樣了。
放在萬曆爺在位的時候,哪怕明知曉在遼東如日中天的建奴不可能打到關內,但每當有"噩耗"傳回京師時,城中的百姓們便會自然而然的陷入哄搶糧食的恐慌浪潮,糧價也會隨之攀升。
可到了這天啟朝,雖然京師的百姓們仍會因為某些外在因素去采購糧食,但這糧價卻再也不能像前些年那般隨意增長了,畢竟那"稅課司"可不是吃素的。
漫步在寬敞的街道上,望著周遭熟悉的坊市,在幾名隨從簇擁下的王實嘴角掛著壓製不住的笑容,目的明確的朝著"門可羅雀"的糧店而去。
儘管距離單獨覲見天子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天的時間,但王實依舊沒有從"祖墳冒青煙"的狂喜中徹底醒轉過來,心境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那位錦衣衛同知所說,紫禁城中的天子金口玉言,由他負責牽頭采買京師的糧店錢鋪,若是表現令天子滿意,日後還會被委以重任,派往貴州任職。
雖然對絕大多數百姓和官員而言,距離中樞足有數千裡之遙的貴州一直是"貧瘠"和"混亂"的代名詞,但王實內心深處卻充滿了期待,沒有半點畏懼和遲疑。
畢竟這可是天子親自交代下來的差事。
...
...
"呦,王管事,稀客。"
隨著耳畔旁響起腳步聲,已是在櫃台上昏昏欲睡多時的糧店掌櫃先是一愣,隨即便一臉詫異的拱手做揖,沙啞的聲音中夾雜著一絲茫然。
以他的身份,雖然不知曉如今的王實已經"時來運轉",但也清楚眼前這其貌不揚的中年人乃是隸屬於皇室"寶和店"的管事,平日裡專門負責打理"寶和店"的生意,勉強也算是有一絲官麵上的背景。
這王實,怎麼突然跑到他的糧店來了?
"劉掌櫃,"簡單的寒暄了幾句過後,王實開門見山,直接道出了來意"早些時候,我聽說劉掌櫃有意出賣這糧店,不知如今可還願意忍痛割愛?"
在得到了天子的"支持"之後,王實可謂是財大氣粗,並將收購的目標暫且定在了北京城中規模相對較小,且沒有太大背景的尋常糧店。
經過他初步的了解,這些背景有限的糧店們雖然在各大勢力間夾縫生存,但加起來卻也掌握了整個北京城三成以上的糧食市場。
而他眼下要做的,便是將這些糧店整合在一起,方便日後采買更大的糧店,進而不斷在各地增設分店。
"王管事對我這鋪子有意?"聞言,被稱作王掌櫃的中年人便猛然瞪大雙眼,激昂的聲音惹得在角落處打哈欠的店小二也一臉茫然的在睡夢中驚醒。
"劉掌櫃隻管出價便可,若是價格合適,我便做主替貴人收了。"輕輕點了點頭,王實便順手拿起了桌案上的茶杯,並著重在"貴人"的字眼上加強了語氣。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一直是商賈之間再正常不過的談判行為,但如今他"皇命"在身,自是沒有多餘的時間陪這劉掌櫃討價還價,索性直接抬出了背後的"靠山",省去那些繁瑣的步驟。
"貴人?"
在意識到王實臉上那若有若無的倨傲神情不似做偽之後,劉掌櫃心中頓時掀起了一番滔天大浪,並忍不住嘀咕這王實可是"寶和店"的主事,替宮裡辦事,能夠被其稱之為"貴人"的,最次都得是宮中的大襠。
當啷。
正當劉掌櫃喃喃自語的時候,一枚質地精良的令牌仿佛不經意間自王實的袖中滑落,而令牌上熠熠生輝的"錦衣衛"也赫然映入眼簾。
轟。
頃刻間,劉掌櫃的隻覺腦海中眼前一黑,隨即便是天暈地旋的感覺席卷而來,雖說作為天子親軍的"錦衣衛"早已不像國朝初年那般讓人聞風喪膽,甚至一度名存實亡,淪為"東廠"的附庸。
不過自從當今天子登基以來,這錦衣衛便逐漸有了重新起勢的苗頭,被天子所重用,而眼前的王實居然能夠擁有錦衣衛的令牌?
想到這裡,見多識廣的劉掌櫃便忍不住將驚疑的目光投向默默站在王實身後的幾名"隨從",原本在他看來再正常不過的隨從小廝此刻竟然也有了一絲神秘之感,不僅各個腰大膀圓,並且腰間鼓鼓,似乎藏有利刃?
"八十兩銀子,我這間鋪子,還有後麵庫房裡的糧食,都是您的.."在意識到眼前的王實已經今非昔比之後,劉掌櫃頓時放低了姿態,說話時也不由得帶上了一絲討好。
如今這糧店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價格稍微出現些波動,便會有官府的人上門盤問,再也不是當年官府看他們這些糧店掌櫃的臉色的時候了。
若是價格合適,他也想儘早將這塊燙手山芋出手。
"八十兩?"聞言,王實眉頭便是一挑,臉上也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
誠然,在這寸土寸金的北京城,自己腳下的這座糧店作價八十兩並不算高,但現在已經不是萬曆皇爺在位的時候了。
要知曉,自從曾經長期擔任漕運總督的李三才畏罪自縊之後,作為其同鄉的通州豪商們便是拚了命的兜售名下產業,以免遭受到無妄之災。
而這些通州豪商們名下最為常見的產業,便是這遍布門前大街的糧店,故此劉掌櫃口中八十兩的格雖然不算高,但也稱不上劃算。
"七十五兩。"吞咽了一口唾沫,打拚了大半輩子方才在京師站穩腳跟的劉掌櫃便是毫不猶豫的改口道,這個價錢足以讓他回到老家購置些田地和婢女,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了。
"成交。"許是知曉這個價格已經沒有多少下降的空間,王實也沒有在繼續討價還價,而是毫不猶豫的促成了這筆交易,以免背上仗勢欺人的嫌疑,惹來"貴人"不滿。
畢竟他的一舉一動,可都被身後的"隨從們"盯著呢。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