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然見狀又開口補充“其實今夜頭條的收益是根據熱度來的,熱度越高賺的越多。”
“……”
事件發酵的過程當中,手機百度的負責人汪海、騰訊新聞負責人曾勇,以及uc的賀驍鵬,還有其他門戶網站的人都在關注這件事。
畢竟,這也算是行業內部的新聞了。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兒了。
因為輿論的風向變了。
大家的關注點從今夜頭條侵權,變成了今夜頭條的創作者能賺多少錢。
尤其是那句,35萬他們肯定賠不起,兼職,隻賺1兩萬而已。
這幾個關鍵詞,熱度越來越高。
甚至,有人開始拋出了今夜頭條的創作收益圖,掛在了網上。
今夜頭條的創作平台之前1直都沒有對外開放過,隻通過楊陽主管的內容組來招募大學生,給他們注冊碼進行使用。
所以,外界對於今夜頭條的創作收益並不清楚。
但直到此時,很多網友都開始忍不住我草了起來。
尤其是1些專注原創領域的自由創作者、或者新聞媒體的在職員工,以及1些因為生育而在家閒著的寶媽,發酸的不行。
大學生課餘時間寫寫稿子都能賺1兩萬,那我來我也行啊!
於是很多人都跑到今夜頭條的微博下麵,問怎麼才能在今夜頭條兼職。
誒,巧了!
我們剛好開發了1款可以讓所有人參與創作的內容平台,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又或者是資訊行業精英,或者是在家帶孩子的寶媽,都可以創作自己的新聞。
你創作的,才是真正的頭條。
下午5點多鐘,今夜頭條的創作平台正式發布,創作者注冊人數1路飆升。
緊盯著頭條動向的賀驍鵬及1眾高管立馬就像是被打了1悶棍,腦子嗡嗡作響的同時,終於搞清楚了今夜頭條到底要走什麼樣的發展方向。
是,他們沒有新聞部,沒有編輯組,稿件全都是兼職大學生供應的。
但如果整個行業的人都成為他們的兼職供稿人呢?
要知道,就算是搜狐、百度、騰迅這樣的新聞門戶,有很大1部分的獨家也是從創作者手裡買斷來的。
經過這個新聞的衝擊,無數的創作者會迅速湧入到頭條號當中。
再配合今夜頭條1直在潛心研究的推薦算法,這他媽就是1個巨大的組合拳。
全民創作,全民從平台上線,被人詬病不專業、主觀意識太強烈、說法自相矛盾,1直到全民創作平台頭條號的發布,此刻終於閉環了。
隻是個閒來之筆
我隻是個做買賣的
對這種高端產業1點也不了解
我也不知道發展方向是什麼,想和賀總取取經
賀驍鵬雙手插兜,忍不住深1口長氣,開始有種氣息吸不到底的緊迫感。
有些東西,1旦出現了,你就會知道,它1定能夠走的很遠很遠。
互聯網的發展讓世界的麵積縮小了,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也讓新聞的傳播更快速更高效。
但有什麼比當事人親自來寫,更快的?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全民經濟就是行業的未來。
今夜頭條從1個不專業,謠言多的2流平台,直接靠這個全民創作的頭條號盤活了整個棋局。
而搜狐的負責人此時也有點懵的。
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雙方互掐的過程當中,今夜頭條利用他們,完成了1次龐大的輿論營銷。
“賀總,您來看1下他們的創作平台。”
“怎麼了?”
頭條號1經發布,uc這邊就已經有人注冊成為創作者了。
然後他們仔細研究了頭條號的創作模式,發現在文章寫完之後,創作者如果想要發布文章,需要選擇領域,分類。
內容的領域垂直度越高,係統對於創作者的評級就會越高。
另外,每1篇文章在發布之前都要選擇6個關鍵詞彙,或者手動填寫關鍵詞,詞彙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性越精準,就會獲得越多的流量推薦。
這樣1來,領域創作者就形成了,標簽也就形成了。
再結合前端的用戶瀏覽曆史,進行領域匹配,關鍵詞匹配,就形成了1套完整的推薦模式。
而這種模式,隻有自媒體平台可以使用。
因為要給每1篇文章做關鍵詞匹配,這對1個平台來說是非常龐大的工作量。
除非是全民參與的創作平台,否則這件事根本無法實現。
“賀總,賀總。”
“怎麼了?”
“加多吉換金罐包裝,給今夜頭條砸了兩個億的廣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