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研究所發表的論文引起的轟動還沒有散去,熱度一直很高。
三博醫院隻能在網上發布公告,宣稱目前這個新的腫瘤治療方法還沒有進入臨床實驗,具體效果還不得而知,請大家不要過度解讀。
至於論文的個案報道,隻是個案報道而已,不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而且新治療的副反應等等目前一無所知,實驗室技術與臨床應用還相隔很遠。
公告發布出去後,研究所的電話才慢慢減少。
遠在德國的曼因斯坦教授在楊平的空間理論指導下,他的脊髓損傷研究獲得了突破,用小白鼠做實驗,在顯微鏡下,他看到了被銳刀切斷的脊髓居然有極少數的斷麵獲得了原細胞填充,極少數神經纖維獲得了原細胞修複。
這是一個極其重大的發現,如果繼續研究下去,如果實驗成果可以擴大並重複,曼因斯坦教授很可能獲得第二次諾獎,當然這二個諾獎需要與楊平共享,因為他使用了楊平的理論。
以前曼因斯坦教授的研究一直原地踏步,因為在現有的醫學理論框架下,他無論怎麼做都不可能成功,後來楊平發表空間導向基因理論,他豁然開朗,終於找到原細胞修複的奧秘所在——生命的深處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指引特定位置的細胞分化為特定類型,細胞的分裂分化的過程中能夠按照預設的空間構型進行搭建。
這個理論猶如一盞遠方的明燈,給曼因斯坦指明方向。
三更半夜,楊平睡眼朦朧地拿起震動的手機,他擔心是急診手術,很久沒有做急診手術,應急能力還在。
不過一看是國外的電話,不知道又是哪個谘詢K病毒治療的患者或家屬,這段時間他們所有的手機號碼都泄露出去,一直不敢開機,最近稍微好點,大家才敢開機。
楊平直接掛斷電話,可是這個電話很執著,掛一次打一次,前前後後楊平掛了十幾次,楊平乾脆關機。
“怎麼關機了?”
德國的曼因斯坦教授一臉的懵逼,他在實驗室裡來回走動,雙手握著拳頭,實在太激動。
哪怕幾條神經纖維的修複,這也是零的突破,現在是幾條,以後可能是無數條。
“不行,一定要打通電話!”
曼因斯坦繼續撥打楊平的電話,可是對方關機,於是他開始在群裡呼叫楊教授。
但是楊平關機的,根本看不到微信。
第二天早上起來,楊平才將手機開機,我的天啦,微信群裡已經幾百條新消息,曼因斯坦在群裡被群毆。
【曼因斯坦!你發什麼瘋,你知道中國現在是幾點嗎?這個時候吵楊教授?】
【就算是急診手術,楊教授也不可能現在飛過去救台。】
【再吵就踢你出去。】
【是不是吃錯藥了。】
【群主!踢他。】
然後一連串的紅包甩出來。
【等等,看看這家夥的表現如何,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對,治病救人,不能一棍子打死,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
【這個群是寬容的,應該允許在衝動下犯點小錯誤。】
原來昨晚是曼因斯坦的電話,楊平看了一下,曼因斯坦教授發了很多微信來報喜,他的實驗取得零的突破,在顯微鏡下看到三條原細胞修複成功的神經纖維。
果然是一個科研瘋子,三條神經纖維居然被他發現,換做彆人不會這麼細心,也不會有這樣的毅力。
這說明他距離他瘋狂的換頭實驗的成功又近一步。
曼因斯坦的換頭實驗在倫理上已經在很多國家禁止,但是這家夥一直對這個實驗情有獨鐘,他研究脊髓損傷的目的就是為他的換頭實驗做準備,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教授!”
曼因斯坦終於撥通楊平的電話。
“你的空間導向基因理論太神奇了,在它的指導下,我的脊髓研究實驗取得了突破,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一大早,還是不要玩這種猜猜遊戲。
“你就直接說吧,看到了什麼?”楊平懶得和他磨嘰。
“我看到了原細胞修複的神經纖維,足足有三條,我真的看到了,填充端口的是有序排列的原細胞,而不是形成疤痕的各種細胞,它們神奇地修複了神經纖維的斷口,教授!我現在太激動了,未來的24小時,不48小時,或者更久,我肯定睡不著,我已經喝了幾瓶啤酒,太棒了。”曼因斯坦顯然現在不太正常。
“祝賀你,但是我現在要上班了。”楊平掛斷電話。
等他冷靜一點再和他聊聊,現在這種糟糕的精神狀態,曼因斯坦不適合聊天。